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礼”对中国传统建筑之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8 14:19

  本文关键词:“礼”对中国传统建筑之影响 出处:《东岳论丛》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礼” 中国传统建筑


【摘要】:"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以礼制为主导的封建制度主宰下,"礼"既为规定统治秩序、天人关系、人伦关系之法则,也是约制伦理道德、思想情操、生活行为方式之规范。中国传统建筑作为承载社会生活之重要场所,"礼"对其产生了至深至巨之影响。本文从"礼"与中国传统建筑基本原则之确立、"升降出入"秩序之形成、功能布局之理蕴、等级制度之渊源等诸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Abstract]:"Rit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fucianism.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feudal system, "Li" is not only the rule of or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ut also the restraint of ethics, ideology and sentiment.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arry social life, "ritual"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i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eremon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 formation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order,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layout and the origin of hierarchy a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分类号】:TU-8;K207
【正文快照】: 儒家将仁视为人的内在道德规范,把礼视为人外在的行为规范。仁与礼是儒家安身立命的基石和建构理想社会的追求。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孔子删述六艺,五经(六经)成为儒学经典,随着儒学地位的确定,成为至上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孙华莹;;徽商与明清徽州荒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刘道胜;凌桂萍;;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王星月;;浅谈清朝的“孝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5 王武;郭振香;;和谐文化资源中的中国古代礼乐文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启成;;清末民初刑法变革之历史考察——以人口买卖为中心的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陈利;邓建鹏;宋思妮;;法律、帝国与近代中西关系的历史学:1784年“休斯女士号”冲突的个案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杨晓辉;;明清刑事审判制度及实践一瞥——以《聊斋·胭脂》为视角[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李艳君;;从“状式条例”看清代对书状的要求[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李艳君;;清代民事上控制度述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唐仕春;;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的构建:会馆禀请与衙门给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7 招远祺;基于急性缺血中风临床路径组织化卒中管理的构建与实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曾方;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林惠;明朝对海盗的打击及其相关法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环宇;清代“赘婚”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刘义哲;清代“慎刑”制度表现与思想传承[D];烟台大学;2010年

6 廖凯军;明代游记、小说与戏曲中的海外国家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毛珊珊;中国古代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蔡婉星;《西游记》诸神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治良;;第四次古建园林学术会议总结报告[J];古建园林技术;1991年02期

2 罗来平;保护、继承、研究、发展──第七届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学术研讨会在歙县召开[J];当代建设;1995年01期

3 杨涛;;谈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当代延续——以“大屋顶”与“小亭子”为例[J];设计艺术;2002年02期

4 李一晖,黄晖,林新峰;“道”的艺术观与中国传统建筑[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北京市对外友协建筑设计[J];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05期

6 杨达;;中国传统建筑翼角处理[J];古建园林技术;2007年04期

7 段利军;;浅析安藤忠雄的建筑哲学[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6期

8 何韶颖;;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精神内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9 雷永明;;浅析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涵[J];美术大观;2009年03期

10 李秀玲;胡维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与圆文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庆洲;;象天法地法人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意匠发微[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2 费志宏;;无言的教化者——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解读[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邓夏;;“反者道之动”——浅论中国传统建筑意匠之相反相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晨;刘大平;;中国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符号语言系统的特异性解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5 张小蜂;;城市发展与传统建筑园林——谈传统建筑园林在苏州南浩街改造工程中的作用[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6 刘天杰;;继承传统建筑精华 创立民族特色典范[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7 刘天杰;;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8 赵景学;姜立;刘连民;任燕翔;;用计算机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建筑[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9 赵景学;姜立;任燕翔;刘连民;;虚拟现实技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海滨;张明宇;;LED照明在中国传统建筑景观照明中的应用——以开封市新矾楼夜景照明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静;营造学社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青春[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记者 张虎林 特约记者 范观澜;专家为布展献策[N];泰州日报;2010年

3 汪之力;评叶廷芳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N];解放日报;2006年

5 余博;善待老建筑[N];人民日报;2010年

6 潘嘉来;文明的碎片[N];美术报;2006年

7 成倩;人在画中住[N];东方航空报;2008年

8 记者 余冠仕;海内外大学校长流连中国馆[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马炳坚;教育为本 古建筑传承需从头做起[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曹文衔;也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革新[N];建筑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6 张笑楠;河南地区明清会馆建筑及其室内环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张晓燕;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廊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顾蓓蓓;清代苏州地区传统民居“门”与“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张天宇;建筑形态中的身体观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航琳;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精神[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李俐;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李仙;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意象[D];江南大学;2009年

4 张捷;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建筑思想和风格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6年

5 丁小真;先秦文学与中国传统建筑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苏海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该用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胡恬;基于传统符号的中国现代地域建筑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纪敏;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土”运用的方法和途径[D];江南大学;2011年

9 应瑛;中国传统建筑室内外空间整体性的特征探讨及其当代运用[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李琳琳;寓情于景,神余言外[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7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397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