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先秦时期边疆思想的产生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8-01-22 13:45

  本文关键词: 先秦时期 边疆 夷夏 服事 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早期边疆,是指古代世界中用以区分两种文化群体的地理过渡区域。中国先秦时期,随着夷夏族群的形成与分化、夷夏有别理念的强化,早期的边疆意识逐渐萌生,并在地理空间上有所体现,不过这种早期边疆与真正的"边疆"概念存在较大差异。服事理念的出现,标志着"夷夏之辨"边疆思想体系的成熟,此时的夷夏文化表现出高度的互斥性。直至春秋时期,"礼别夷夏"思想的产生,始为蛮夷入夏打开通道。与此同时,随着领土国家的出现,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符合科学定义的"边疆"。先秦时期边疆思想的产生与演变,是秦汉时期大一统边疆理念形成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
[Abstract]:The early frontier refers to the geographical transition region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two cultural groups in the ancient world. In the pre-Qin period of China,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Yi Xia ethnic groups, the different ideas of Yi Xia and Xia were strengthened. The early frontier consciousness began to sprout gradually and was reflected in geographical space. However,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rly frontier and the real "frontier" concept,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cept of service. Marks the "Yi Xia differentiation" frontier ideological system mature, at this time the Yi Xia culture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mutual exclusion, until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Li Yi Xia" thought of the emergenc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territorial state, the first time in Chinese history "fronti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frontier thinking in the pre-Qin period. It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premi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dea of unified frontier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K22
【正文快照】: 一、边疆意识与族群观念的共生关系 关于边疆的含义,历来有多种理解与解释。按《说文解字·彽部》曰:“边者,行垂崖也。”(1)《土部》释“垂”:“垂者,远边也。”段玉裁注称:“崖者,高边也。边本谓行于垂崖,因之垂崖有远边、高边之称,崖有山边之称矣。……垂本谓远边,引申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平;;论边疆的国家属性——我国边疆若干基本问题析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2 安介生;;中国古代边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历代王朝边疆争议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3 杨军;;双重边疆: 古代中国边疆的特殊性[J];史学集刊;2012年02期

4 黎小龙;徐难于;;“五方之民”格局与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观的形成[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5 周平;;我国边疆概念的历史演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王和;;再论历史规律——兼谈唯物史观的发展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安介生;中国古史的“万邦时代”——兼论先秦时期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渊源与地理格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J];西域研究;2002年04期

9 周庆智;试析先秦“大一统”民族观[J];云南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云;;近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综述[J];兰州学刊;2017年10期

2 袁宝龙;;夷夏观视域下“服事”思想之流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3 袁宝龙;;先秦时期边疆思想的产生与演变[J];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4 曾小溪;胡骏;汪三贵;;普遍性和特殊性视角下老、少、边地区贫困治理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5 袁宝龙;;先秦时期天下观的演进[J];长江论坛;2017年04期

6 曹亚斌;;全球化时代边疆政治思维困境及应对之道[J];教学与研究;2017年02期

7 李双芬;;周初“天命观”的理论范式及其深化——从“命定秩序”到“人文主体”[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8 袁宝龙;;试论“夷夏之辨”与“大一统”思想的逻辑联系及嬗代整合[J];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9 范长风;;青藏洮岷地区跨族群与联村型青苗会组织——兼论文化多样性的国家治理策略和地方性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10 张健;;国家疆域形态演变及其对边疆理论的影响[J];学术探索;2016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平;;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边疆[J];探索与争鸣;2014年05期

2 周平;;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国家[J];学术探索;2013年10期

3 李大龙;;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4 周平;;论民族的两种基本类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09年04期

6 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J];文史哲;2009年04期

7 方铁;;古代治理边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构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8 马玉华;;国民政府边疆民族政策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9 李大龙;;“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3期

10 张宏年;;清代藩属观念的变化与中国疆土的变迁[J];清史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传斌;从思想史角度论明清之际夷夏观念的嬗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秦锋祥;;先秦“夷夏关系”考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30期

3 杜勇;;夏朝夷夏关系新说[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尹波涛;;略论先秦时期的夷夏观念[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王宁;夷夏关系新论[J];东岳论丛;1994年06期

6 张兆裕;;刘基的夷夏观[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黄朴民;“夷夏观”与“文明圈”——秦汉民族文化问题片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8 季芳桐;论元代儒家郝经夷夏观[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9 周书灿;;夏代对东方地区的经营与夷夏民族整合[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熊鸣琴;;超越“夷夏”:北宋“中国”观初探[J];中州学刊;201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汪永基;《夷夏先后说》丰富上古史认识[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成龙;唐代“夷夏之防”观念的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54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454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