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曹州府社会经济探析
本文关键词: 清代 山东曹州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出处:《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几十年来,对中国古代经济史进行区域性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十分热门的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其区域经济史理论可以说代表了一个历史性的学术高度。在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斯波义信对施坚雅的区域系统理论作了具体运用和改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专家叶显恩教授在《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中对社会经济史区域研究的学术方法;方法论及认识论等方面都有论述。总体来讲,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理论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多是关注江南、东南、西北地区,而山东,尤其是曹州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未受到重视,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界,对清代曹州社会经济还没有一篇在宏观上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论文或专著。曹州虽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才升为府,但先民们早在远古时期就在这里居住,从古至今创造了璀璨文明。作为山东一隅的曹州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在封建社会早期,曹州地区同黄河流域其他地区一样,经济发展长期领先于长江流域,此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而到了近代曹州的经济发展却长期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步伐也很缓慢。因此,本文从区域经济研究角度出发探讨清代曹州经济发展的状况,对了解曹州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探明曹州在山东历史上的地位,进而对其现代化进程的认识都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分别从农业与手工业、人口与土地制度、商业和市场经济,运河与本土文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比较等5个专题,介绍了近年来清代山东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概况。因为至今对清代曹州社会经济还没有一篇在宏观上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论文或专著,但相关的关于山东区域经济的研究论文或专著有一些内容涉及到曹州地区的,这为本文系统地探讨清代曹州社会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有关山东明清区域经济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对曹州经济也有所涉及,但研究比较零散,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对清代曹州经济缺乏宏观上的综合研究和微观上的细致分析,接着阐述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及研究价值。 正文部分,分为四章。在简要阐述清代曹州府的自然状况、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志资料,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三个方面,论述了清代曹州府社会经济的发展概况。农业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和经济作物种植的专门化发展,反映了清代农业商业化发展的趋势。但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不大,在传统农具和农耕方法方面没有重大进步,农业生产的局限性很大。手工业上,至清代境内各手工业生产部门已摆脱了赋税的强制,目的更多是为了生存和致富。但手工业部门虽然众多,涉及纺织、丝织、烟草加工、果品加工等十几个部门,种类较为齐全,却多属于农副产品加工业,渔盐业与矿冶业不发达。手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仍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式,其基本单位大多为农户,处于从小农生产向小商品生产过渡的阶段。商业上,清代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为曹州府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复苏繁荣的农村市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业的发展程度,同时商业发展对当时社会习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曹州府境内重商逐利之风日盛,社会风尚由俭到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曹州地区的商品经济相比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 文章的最后部分是结语,对全文做了简短的概括总结。清代曹州府社会经济较前代有突出的发展,在农工商三个部门都有体现,如手工业部门的商品化生产,商业集市的繁荣等等。但清代时期的经济特点仍然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模式,即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相结合,商品经济水平不高。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诸因素的制约,曹州府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相比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在山东仍属比较落后地区,其经济的发展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维玲;试析明代广西的社会经济及发展状况[J];学术论坛;1992年06期
2 左伯山;曹州梧桐花[J];中国工商;1996年06期
3 辛向阳;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看国家与社会的“趋同”——兼与鲁越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1988年01期
4 陈东旭;李国庆;;从居延汉简看汉代居延地区社会经济[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02期
5 鲁越;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国家政治经济职能的弱化趋向[J];哲学研究;1987年02期
6 成积春;《金瓶梅》职官小考二则[J];史学集刊;1990年01期
7 ;为了一个信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1期
8 马冬梅;;曹州耿饼[J];当代小说(下);2010年11期
9 李原;中国古代史教研室部分教员参加康熙评价问题的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1期
10 翼然;十七世纪闽南社会经济风习的变迁[J];东南学术;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旭东;;人才是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A];新世纪人才战略研究——黑龙江省人才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柳;陈雯雯;史洪芳;孙然好;;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胁迫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定量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葛可佑;;营养、健康与社会经济[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发展走势大型报告会会刊[C];2002年
4 陈志耕;孙广义;;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实证分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吴建玲;安凯;梁军;;基于元数据的社会经济GIS设计与实现[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钟全林;;森林旅游区对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影响的分析[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马淑玲;王林香;张丽娟;姬鸿丽;雪原;;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肖建华;余咏胜;高光星;;航空遥感技术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序[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10 沙鹏程;萧希洵;;当代回商的历史使命与责任[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军 永州市副厅级干部、江永县委书记;加强党的建设 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永州日报;2010年
2 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陈宣明 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张晓翠;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如何平衡?[N];中国环境报;2010年
3 记者曾屹崧 通讯员农绍海;发挥媒体作用 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N];广西法治日报;2011年
4 赵海均;社会经济的“可控”与“失控”[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记者 偠思;助推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自贡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燕 王艳华;孙文海:一生道不尽的“牡丹情”[N];菏泽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任丽瑛;岳普湖县 确保社会经济平稳运行[N];喀什日报(汉);2009年
8 马比核 李波;金阳社会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N];凉山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记者 石蕴璞;洛曹牡丹一脉相连[N];洛阳日报;2009年
10 刘军;世界牡丹名品荟萃曹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亮;女功与教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朱明皓;城市交通拥堵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邵俊杰;货物运输通道的演变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7 张文亚;清代伊犁社会经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谷保静;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国案例[D];浙江大学;2011年
9 钱敏;基于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城乡用地空间格局演变与优化[D];南京大学;2013年
10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芳芳;清代曹州府社会经济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友谊;川江航运与该流域社会经济的演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方幸;由“义集”而“自开商埠”[D];厦门大学;2007年
4 卢卉;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妇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代s檛,
本文编号:1486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48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