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佚文佚书三题
本文关键词: 先秦佚文 作时 作者 辑录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金人铭》是先秦佚文,《漆雕子》和《鬼谷子》乃先秦佚书。《金人铭》当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之前,并非刘向所伪撰,其理由是:《金人铭》最早著录于先秦的《荀子》而非汉代的《说苑》,《席铭》等四篇战国中期以前的作品乃节录、拼凑《金人铭》而成,《老子》曾袭用《金人铭》的观点和成句,《金人铭》与春秋时期铭文文体的形式特征相吻合。《漆雕子》的作者当为孔子弟子漆雕开,漆雕开有可能名启字子开;《鬼谷子》是一部渊源有自的先秦古书,不宜视为后人假托,其佚文的辑录情况比较复杂。
[Abstract]:"Jin Ren Ming" is the lost writings of the Pre-Qin Dynasty, "lacquer carving" and "Guiguzi" are the lost books of the pre-Qin Dynasty. "Jin Renming" was not invented by Liu Xiang before Confucius was bor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reason is: "Jin Ren Ming" first recorded in the pre-Qin "Xunzi", not the Han Dynasty "Shuiyuan", "Xi Ming" and other four works before the mid-warring States period are excerpts, together with the "Jin Man Ming". Laozi once used the viewpoint and sentence of Jin Ren Ming,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yle of inscription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author of "lacquer carving" should carve out lacquer for Confucius disciple. Lacquer carving is possible to open the word open; Guiguzi is a pre-Qin ancient book with its origin,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he compilation of its lost works is quite complicated.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文传学院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先秦文献在后代亡佚了,所幸有些先秦文献的只言片语甚或较长的段落因被后代典籍征引而得以保存,我们称其为先秦佚文。前代学者考辨、抉剔、辑录先秦佚文、佚书成就甚巨,颇可参用,然也存在不少问题。限于篇幅,本文拟对《金人铭》、《漆雕子》、《鬼谷子》三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心适 ,张津生 ,陈静 ,甄广全;可控激光束焊接薄壁青铜器工艺实验[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年02期
2 何丹;青铜器断代与《周南·卷耳》篇——《诗经》起源时间新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杨华;长江三峡地区西周、东周时期文化遗迹的考古发现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诸葛铠;中国早期造物思想的朴素本质及其与宗教意识的交织[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李学勤;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J];东南文化;1991年05期
6 萧兵;良渚玉器“神人兽面纹”新解[J];东南文化;1992年Z1期
7 万俐;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处理技术几个研究课题的思考[J];东南文化;1993年06期
8 杨金平;;东汉连弧纹镜考述[J];东南文化;2007年01期
9 王怡林,杨群,李朝真;云南古青铜矛防腐层的电子探针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2年04期
10 张树国;南伟;舒蓉;;钟鸣鼎食中的上古诗——西周初年礼制变革与《诗经》祭享诗的原始关联[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龙;李莎;陈磊;;云南艺术铸造的发展及其特点[A];机械技术史(3)——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雒有仓;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景红艳;西周赏赐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雪萍;《周礼》饮食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倪晋波;秦国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二林;“哲学突破”中的孙子[D];复旦大学;2007年
9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院生;论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的起源及功能[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孙翔宇;从一点到多点[D];山西大学;2007年
3 王偈人;东周秦、齐、燕瓦当纹饰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魏晓明;饕餮纹三题:起源、功能与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嘉麟;两周时期青铜| 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维国;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研究综论[D];扬州大学;2006年
7 常艳;汉代画像石中铺首衔环图像的形成与演变[D];汕头大学;2007年
8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骈慧娟;先秦火政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磊;《大戴礼记》“曾子十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谭家健;《列子》书中的先秦诸子[J];管子学刊;1998年02期
2 徐正英;先秦佚文佚书三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徐正英;从几则佚文看先秦诸子的言辞观及其趋同倾向[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范晓民;从先秦佚文看先秦诸子对文学外部规律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徐正英;;先秦佚文中的文艺思想[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正英;先秦文学思想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91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49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