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代蒙古王公袭职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4 14:26

  本文关键词: 清代 蒙古王公 袭职制度 出处:《内蒙古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清朝立国以来,满洲统治者从实现全国统一、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目的出发,对蒙古各部实施了一系列的羁縻、笼络政策。清朝通过联姻、封爵的方式对蒙古各部上层加以笼络,并以盟旗制度,年班、围班等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外藩蒙古诸部的控制,同时以优厚的俸禄和各种封赏以增进蒙古王公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在上述举措中,蒙古王公封爵制度的确立尤为重要。蒙古王公封爵制度对维系清朝皇帝与蒙古王公之间的政治盟友关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清代蒙古王公制度的核心——袭职制度的确立、完善和演变进行系统研究,尤以爵职封授、世袭罔替、削革赏罚等方面着重阐述。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蒙古王公制度的确立与袭职制度的初创。蒙古王公爵位分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此外还有台吉、塔布囊,台吉、塔布囊又分一至四等。蒙古王公有札萨克王公与闲散王公之区别,其爵职多为“世袭罔替”,袭职大致分举国输服、军功袭职、姻戚袭职、恩赏爵职等类型。第二章围绕札萨克袭职制度、闲散王公以及公主、郡主之子袭爵袭职制度,探讨了清代蒙古王公袭职制度的确立、演变。蒙古王公制度的确立、演变同清朝的兴衰相始终。清初期,清朝统治者在外藩蒙古分封王公,实行盟旗制度,设立札萨克来管理蒙古诸部。清前期奉行“联蒙制汉”,故十分重视蒙古王公札萨克的承袭问题。通过严格的承袭制度来保证不同爵职的札萨克以及其他闲散王公贵族爵位的“世袭罔替”。本章第一节,论述了长子承袭制度、记名制度的形成以及札萨克的袭职过程。对“皇恩增赏之爵”移授等重要环节做了更加细致的阐述。第二节,论述了无札萨克子嗣的袭职问题。如果札萨克出缺无子嗣,可收养族中子孙为养子以备承袭,亦可转由亲兄弟或族中亲贵承袭札萨克职位。第三节,简述了闲散王公制度和公主格格子孙的袭职规定。第三章,主要研究和阐述了清代蒙古台吉、塔布囊的袭职制度。第一节,主要从军功受封台吉、塔布囊的承袭制度,“献驼马而恩封”的台吉、塔布囊的承袭制度,作为王公贵族子孙承袭台吉、塔布囊的制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节,主要以《准格尔扎萨克衙门档案》、《清内阁蒙古堂档》等档案资料中记载的台吉、塔布囊的袭职和及岁台吉授职等情况为例,对袭职袭爵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进而阐释了该制度的实效、演替、最终走向。总结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王公袭职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原因。笔者认为,清代蒙古王公袭职制度是伴随着蒙古王公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也是随着蒙古王公制度的日臻完善而走向巅峰的。但是,到了清朝晚期,由于清朝国势衰微、国内政治格局的骤变,蒙古王公政治地位的不断下降,导致蒙古王公制度的日趋衰落,进而造成蒙古王公、台吉等常常无法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惯例承袭爵职的窘境,甚至部分台吉、塔布囊等已不再追求爵职的承袭,这表明蒙古王公贵族的处境已今非昔比,袭职制度无可挽回地走向解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中的“备指额驸”续谈[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冈洋树;宝音巴特尔;;关于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研究的新视野——《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研究》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乌云毕力格;宋瞳;;关于清代内札萨克蒙古盟的雏形——以理藩院满文题本为中心[J];清史研究;2011年04期

4 乌兰其木格;;清代满蒙联姻大潮中的暗流——土默特和硕额驸纳逊特古斯谋害格格案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张双智;;清朝外藩体制内的朝觐年班与朝贡制度[J];清史研究;2010年03期

6 乔吉;;从一份蒙文档案看清代“备指额驸”产生年代[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4期

7 雷炳炎;;清初军功封爵制度述论[J];湖湘论坛;2009年04期

8 雷炳炎;;清初八旗勋臣追赠及其家族的封爵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苏俊华;;浅析蒙古王公在清帝退位前后的态度变化[J];才智;2009年01期

10 雷炳炎;;顺治朝的恩诏加爵及其承袭考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杜家骥;;清朝腐朽的起因探[N];北京日报;2015年

2 杜家骥;;清朝的满蒙联姻续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孔祥文;;清代官员考核中的引见制度[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陈晋;;中国古代的封爵制度[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红梅;金代汉制封爵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额尔敦高娃;满蒙汉三体《王公表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琛;清朝蒙古地区捐纳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宋中楠;金代前期汉官封爵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0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510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