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的著名故事_《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正史《列女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11年
正史《列女传》事类述评
刘天遥
【摘要】:二十五部正史中有十三部录有《列女传》,历代正史作者基本按照刘向《列女传》选材的标准收录女性事迹。笔者在整理归纳历代正史《列女传》过程中,发现孝亲、守节、才智三类女性事迹在各代《列女传》中的人数相较于其他类型偏多,随着时代变迁,其事迹特点变化较为明显,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尤其是女性教育思想对古代女性行为的影响。 于是本文针对这三类女性事迹进行研究,统计各类事迹在各代正史《列女传》中的收录数量,分析各类事迹的特点及其历史变化。通过统计、对比和分析,笔者发现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女性逐渐将男性对她们的约束和压制内化为自我要求,从而将自身推向更为狭窄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田阳;《新唐书·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娟;;“女子无才便是德”考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5期
2 高小慧;;浅论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的觉醒——《世说新语》札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传满;;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陈东林;;刘向《列女传》的体例创新与编撰特色[J];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2期
5 孙顺华;唐宋以后女教读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J];齐鲁学刊;2005年02期
6 陆静卿;论东汉妇女对儒家精神文化的深切体现[J];求索;2004年03期
7 宋仁桃;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赵志英;试论古代女性的诗词创作[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王传满;;明清社会贞节观念的强化及其实践——以明清徽州为中心的考察[J];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连儒;许静;;《颜氏家训》中的女性生活状况及女性教育观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3 陶祝婉;论《聊斋志异》中的悍妇与妒妇形象——从女权主义视角的观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4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5 冀运鲁;;女神与女巫:《聊斋志异》女性审美的二重分裂[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6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7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8 卜师霞;;《诗经·载驰》诗意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刘菊;;电视广告中的性别镜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2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付新艳;;浅谈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的教育——从一位女博士生的相亲谈起[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再林;;白居易的“维摩人生”及文学史意义——以宋词对维摩诘的接受为例[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陈詠红;;宋代关于女性的法律对宋词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宋玉洁;;毛滂人品的再评价[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徐安琪;;花间词学本色论新探[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雅正之外:欧阳修词的艳情表述[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刚;;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陈丽;唐代敦煌妇女婚姻生活探微[J];敦煌研究;2004年05期
3 谷忠玉;男尊女卑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化路径[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4期
4 吴全兰;;论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伦理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金桐,苑汝杰;唐人妇女观与唐代妇女命运概述[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6 王丽英;论刘向《列女传》的立传标准及其价值[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余恒;是开放,还是悲剧——唐代上层社会妇女婚姻结构试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史常力;;论《列女传》中的矛盾女性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梁瑞敏;唐代妇女的家庭地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杜桂荣;宋代女子离婚、再嫁与社会地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唐代妇女素质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吴永芳;唐代妇女守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段晓娥;正史列女传传主类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燕;正史《列女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绍先;从墓志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2 杨淑鹏;;《世说新语·贤媛》选录特色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潘懋元;女子高等教育——文化变迁的寒暑表 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陈剩勇;理学“贞节观”、寡妇再嫁与民间社会──明代南方地区寡妇再嫁现象之考察[J];史林;2001年02期
5 雷勇;明末清初的才女崇拜与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J];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02期
6 雷勇;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对才女命运的观照与反思[J];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04期
7 陈大为;;从社会法律层面看唐宋女子再嫁问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孙顺华;《女论语》及其作者价值取向的矛盾[J];齐鲁学刊;2001年02期
9 唐力行;论商人妇与明清徽州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2年04期
10 叶嘉莹;;从女性主义文论看《花间》词之特质[J];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中和夫,李寅生;《列女传》引《诗》考[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张涛;刘向《列女传》思想与学术价值简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张慧禾;中国女性类传的发轫之作──刘向《列女传》的传记意义[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王丽英;论刘向《列女传》的立传标准及其价值[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李寅生;《列女传》引《诗》得失刍议[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张涛;《列女传》在北宋中期以前的流传[J];殷都学刊;1993年02期
7 薛麒麟;从《列女传》到《烈女传》——兼论汉唐妇女地位的变迁[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8 杨钊;刘向的《列女传》[J];史学集刊;1990年04期
9 焦庆艳;试论《列女传》的语言艺术[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陈丽平;;《列女传》著录中蕴含的学界风尚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关成;;先秦两汉妇女婚恋生活状况发覆[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2 王黎;;历史的丰碑——兵团首部权威性正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评介[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沈振辉;;评四库全书总目正史类提要对于历史考据学的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致忠;;极为珍贵的西夏文献资料[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5 陳德弟;;魏晋南北朝傭书业对中园典籍与文化的贡献[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六卷)[C];2007年
6 林;;《廿二史札记校证》[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7 蔡克骄;;南宋浙东学派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牛兵占;;亦妙亦谬理校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9 张箭;;简论《魏书·释老志》与《元史·释老传》[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崔运武;;对魏晋南北朝私学的再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佚名;[N];天水日报;2005年
2 贾增妍;[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N];北京日报;2004年
4 黄力民;[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扬帆;[N];光明日报;2002年
6 陈其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7 闲杂人等的历史;[N];湘声报;2005年
8 舒晋瑜;[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聂国春;[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10 邸永君;[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赛;刘向《列女传》及其文本考论[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景文;刘向文献编纂实践与编纂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方勇;范晔及其史传文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马莉萍;中国古代交食的宿度记录及其算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5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徐健顺;《三国史记》的文学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喻意志;《乐府诗集》成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斌;格萨尔史诗图像及其文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遥;正史《列女传》事类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燕;正史《列女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秀美;《列女传》注释辨正[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燕;《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观解读[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明慧;《列女传》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邱岩;论刘向《列女传》中的男权叙事[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群英;刘向《列女传》文化诗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马巧玉;刘向《列女传》的编撰意图与编撰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艳艳;论《新序》《说苑》《列女传》的共同点[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卢夏平;刘向《列女传》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正史《列女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7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