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康年间江苏和甘肃赋役征收特点探析
本文选题:顺、康 + 江苏和甘肃 ; 参考:《辽宁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顺、康年间是清代由一个少数民族统治者走向全国统治者的过渡时代,它承接的是腐朽明朝与农民起义者留下的烂摊子,社会残破不堪。入关以来仍然是战争不断,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江苏地区是清朝的财赋重地,赋税额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赋重成为江苏地区赋役征收的一大明显特点,这为顺、康年间的历次战争供应了巨额的军费。但赋税过重也引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甚至影响政府的税收,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清世祖、清圣祖都注意解决江苏地区的赋税过重的问题,使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清政府统治的稳定和统一事业的完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肃地区的条件相对较差,给清政府交纳的赋税额很小,但是由于顺、康年间战争不断,军需物资的筹备、转运和存留都要靠力役来完成,甘肃地区是清政府征收徭役的重要地区,因此,,徭役繁重成为甘肃地区赋役征收的特点,人民不堪重负,甚至纷纷逃亡。统治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使甘肃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甘肃地区在顺、康年间的战乱局面下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得不说得益于政府的调节和整顿。这一切保证了顺、康年间多次战争的胜利,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Abstract]:Shun, Kang Dynasty was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a minority ruler to a national ruler in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the ruin left by the decaying Ming Dynasty and peasant uprisers, and the society was dilapidated. Since the entry of customs is still a war, the war needs to consume a large amount of material and manpower. Jiangsu area is the Qing Dynasty, the tax amount is far higher than other regions, Fu Zong become a major feature of the collection of servitude in Jiangsu, this is Shun, Kang years of the previous wars provided a huge amount of military expenditure. But the excessive tax also causes the people's dissatisfaction and revolt, even affects the government's tax, causes certain social problems. Therefore, Qing Shizu and Qing Shengzu paid attention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taxation in Jiangsu, so that the burden on the people was reduc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ir living standards gradually improved.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cause of unification. The conditions in Gansu are relatively poor, and the amount of taxes paid to the Qing government is very small. However, due to the smooth and continuous war during the Kang Dynasty, the preparation, transit and retention of military supplies and materials have to be completed through hard labor. Gansu is an important area where the Qing government expropriated the corvee. Therefore, the heavy corvee becom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ax collection in Gansu, and the people are overwhelmed and even run away. The rulers realized this problem and took measures to adjus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in Gansu. Gansu can maintain relative stability in the war situation in Shun and Kang dynasties, which has to be adjusted and rectified by the government. All this ensured the success of many wars in Kang Dynasty,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 Kangqian Prosperity.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9;F81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隆;陆小明;王江明;;论清代“摊丁入亩”赋役制度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2 祁国钧;考述赋役 说明历史——《秦汉赋役制度考略》[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02期
3 吴树国;赋役制度与十国财政[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陈世昭;明代一条鞭法问题研究[J];江汉论坛;1987年07期
5 王华;李自成起义在甘肃[J];兰州学刊;1982年02期
6 石蓥;明初甘肃地区汉藏茶马互市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1984年03期
7 李锦绣;读《唐五代赋役史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8 贾振民;;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9 王介平;蒙文通先生树的是一面什么旗?——对“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一文的批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年02期
10 刘靖;;一部有特色的地方史——《甘肃古代史》简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旺;周宁;李文凡;居军;;甘肃地区慢性HBV感染者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黄忠鑫;;明代前期祁门地方社会与赋役制度——徽州文书残卷《百户三代总图》考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赵现海;;明初甘肃建镇与总兵官权力、管辖地域之考察——以敕文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4 吕鸿图;赵希璋;;甘肃地区新构造应力场与地震关系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5 杨彦彬;;试析元末至北元初期甘肃地区的分省设置——以三件黑城出土文书为中心[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6 李朝霞;李文凡;;甘肃地区HBV感染与ERα-2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蒋骏;雷正翠;马镜娴;;甘肃夏季旱年环流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萧军;董奇珍;;地壳中间界面的某些性质及其反射波[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董奇珍;李清河;;地壳中间界面的某些特征及其反射波[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10 江力;黄宝春;;宁夏、甘肃及东北地区史期地磁场的考古研究[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秉键;皇粮国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沿革[N];大众科技报;2005年
2 倪玉平;简评《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3 陈茗佳;兰州通天下空“路”800条[N];兰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通讯员 杨扬 记者 王心武;海航:用航线和飞机支援西部[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马文光;俯瞰甘肃藏民族[N];甘肃日报;2006年
6 万静;甘肃武都“内伤”:最缺的还是帐篷[N];南方周末;2008年
7 宋波;甘肃10亿株苗木难寻出路[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成刚 仵树大;新丝绸之路:眼花缭乱三千里[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胡兴国 记者 缪惟民;为西部印刷事业发展出力[N];中国包装报;2009年
10 马玉萍;独具风格的陇上文物[N];兰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敬宇;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孟凡松;郡县的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铁球;明清歇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5 钊阳;唐代税收体系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魏丽莉;甘肃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侯江红;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吕文广;甘肃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及特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艳红;顺、康年间江苏和甘肃赋役征收特点探析[D];辽宁大学;2012年
2 郭颖;辽金时期赋役制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李月声;清代中前期云南赋役制度变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4 吕强;清代甘肃商业市场发展及演变过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丽丽;水梓与甘肃的教育事业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6 吴树国;赋役制度与十国经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苟景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地方政治的重构[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明瑶;五代赋役制度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顾敏灏;甘肃区域桑塔纳出租车销售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朱晓静;甘肃地区农村移民适应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07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80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