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
本文关键词: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
特别声明:站内论文除注明为本站原创外,其他均来自网友投稿或公共网络资源,本站不提供全文下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研究参考,不得用作商业目的;如需要资料请联系本站代为收集!
[中文摘要]
什么是通史?西文中没有与通史完全对应的名词,中国古代所谓通史的涵义与近代新体中国通史也有差异。近代新体中国通史的编撰完全是新史学思潮的产物,它寄托了新史家通过回溯历史来把握将来的热切期望。
二十世纪初,史家理想中的新通史是一部能体现历史发展公理公例的国民发达史。起先章太炎等人希望用新思想为旧体裁决导新路,但结果证明传统纪传体不适合用来表现历史进化发展的秩序。日本学者那珂通世采用西式章节体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又综合了中国传统史学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因素,结果成功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以一种历史进化发展的逻辑进行了重新叙述。
那珂通世开创了新体中国通史编撰的体例,桑原陟藏则从东洋历史的角度以汉民族的兴衰为线索,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作了概括。他们所创造的框架结构体系对后来中国通史编撰的影响甚为巨大。
清末民初的通史编撰虽然大多会采用新的体裁和叙述方式,但是由于没有新的研究方法,大多数著作便不可避免地成为旧史的抄撮与压缩。对照新史学编一部国民发达史的要求,这些旧史压缩抄撮本的最大缺陷便是社会经济内容的缺乏。有鉴于此,民国以降就...
[英文摘要]
There's no special term in western history studies by contrast to the "complete history" i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and the meaning of "complete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to that in modern times. The modern Chinese "complete history" is the result of the modern new historiography thoughts, upon which the new historians expect to preview the future by tracing back to the past.
At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he ideal "complete history" by the historians is the one that c...
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
前言 11-13 第一节 何谓中国通史 13-16 第二节 新式中国通史编纂的起步 16-29 一、写一部什么样的通史 16-18 二、“旧史例”与“新思想” 18-21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1-27 (附) 夏曾佑《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和曾鲲化《中国历史》的编撰特色 27-29 第三节 对二十世纪初新通史编撰的反思和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 29-39 一、以纵断代横断,以文化代政治 29-32 二、根本的问题是方法问题 32-35 三、系统通史编撰理论的提出 35-39 第四节 唯物史观通史编撰的兴起 39-48 一、实验主义的缺陷与唯物史观的优势 39-42 二、唯物史观通史编写的兴起 42-45 三、一部“独特”的马克思主义通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 45-48 第五节 唯物史观之外自圆其说的通史体系——以钱穆的《国史大纲》为例 48-51 第六节 大规模,集团化编撰方式的实践与得失——评郭沫若《中国史稿》和白寿彝《中国通史》 51-55 余论 一切通史都是历史哲学 55-56 (附表) 1930、40年代出版的通史类著作简评 56-67
[] [] []
本文关键词: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8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