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寻源辨流,筚路蓝缕——《楚文化流变史》浅评

发布时间:2018-05-30 01:00

  本文选题:楚文化 + 流变史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摘要】:正 现在大概很少再有人否定这样的观点,即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如果将其比作浩翰无垠的大海,那它就是由许多条江河汇聚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支,便是黄河、长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直到今天,这两支最大、最主要的文化脉流的交汇、融合,还在进行着,也还将长期进行下去。正因为中华文化几千年来这样处于不断的变动、交汇、融合中,才使它葆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不间断地延续至今的伟大文化。
[Abstract]:At present , there are few people who deny the view that the Chinese culture is a multicultural fusion . If it is to be the boundless sea of the Han Dynasty , it i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 .
【作者单位】: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K2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堂;;楚文化发展历程考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龚维英;;从楚帛《龙凤妇人图》探索上古龙族凤族的斗争与融合——兼论楚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特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3 张正明;;楚墓与楚文化[J];中原文物;1989年02期

4 刘一友;论沈从文与楚文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Z1期

5 黄宛峰;羽人与楚文化[J];南都学坛;1993年01期

6 林原;建国前楚文化研究综述[J];江汉考古;1995年03期

7 赵阳!安徽;楚都水歌话文明(上)[J];水利天地;1995年01期

8 毛浦先;撷取楚文化精华,发展湘鄂经济[J];吉安师专学报;1997年05期

9 ;荆州:浓缩楚文化的精华[J];台声;2008年11期

10 童忠良;;楚文化与曾侯乙编钟乐律[J];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彬徽;;论姑蔑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2 夏南强;;我国古代类书寻源[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3 侯文学;;屈宋作品中的虹霓意象——兼谈周楚文化的分异及影响[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正明;;江陵——楚郢都与楚文化[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5 叶文宪;;汉承秦制和汉文化继承楚文化[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胡志毅;;郭沫若的审美观与楚文化[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7 白光平;李伟;;楚文化地图系统的建立[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金坤;;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渊源六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崔树旺;;羊八井ARGO实验实现普天寻源方法研究[A];Workshop on ARGO-YBJ Experiment--Proceeding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10 呼林贵;;西汉首都长安文化形成的考古学观察[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晓东;让楚文化“楚楚动人”[N];江淮时报;2006年

2 通讯员 赵有良邋记者 李岚;商洛楚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陕西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劲松;湖北:让楚文化重放异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省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陈旭东;打造“楚商”品牌[N];湖北日报;2011年

5 方铭;楚国地域文化流变的全景透视[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郭伟民;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年会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5年

7 杨万娟 单文建;一部楚辞连接两条汉江[N];湖北日报;2005年

8 杨权喜;事业永在 风范长存[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赵有良;商洛楚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商洛日报;2007年

10 卢晓兵;楚文化研究会第十次年会在平召开[N];平顶山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谢耘耕;从新兴文体到文学“大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青;唐宋词与楚辞[D];苏州大学;2006年

4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吴文清;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刘树森;口腔散发微生物气溶胶在室内传播和运动规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8 杨庆东;自由意志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赵险峰;南宋骚体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梅;楚文化数字化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帆;楚漆绘人物作品《聘礼行迎图》探析[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3 袁悦蓉;湖北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D];武汉大学;2004年

4 朱继平;鄂东楚文化的历史进程与特征[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帆;湖北水彩画地域特性初探[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6 陈云;论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题材的拓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黄楚飞;战国时期楚漆器中的凤鸟纹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钟军;西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雷君君;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角度看楚旅游文化的英语翻译[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田镇;马王堆T型非衣帛画图像文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3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953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