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冷战后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评析

发布时间:2016-12-01 17:22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0年

冷战后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评析

范秀英  

【摘要】: 1992年8月中韩建交后,两国关系的发展迅速,同时各领域的摩擦也日渐出现。在相互获益的同时,对对方的关注和研究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给包括东亚邻国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了震撼。中国崛起后会不会称霸等无不给他们疑惧。再者中国民族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未曾平息,中国民族主义的走向是否会回到“中华帝国的大国霸权主义”? 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他们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关注中可见中韩民族主义情绪的对抗之后隐藏的是现实的国家利益。而双方而言,认清民族主义的影响并顺利解决民族主义问题,将有利于两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东北亚地区地缘关系的建构。 本文通过概述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从其研究目的及方法,关注的问题领域,以及他们的观点和见解进行归纳,并进一步指出其中的理性、深度的见解和其存在的误解乃至谬见,分析出存在这种误解的原因,提出加强学术与公众的文化交流是消除民族主义冲突的有益尝试。 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是因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欧帝国主义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开始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发展着。其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持有不同的特点。推动中国实用主义民族主义的力量是国家利益上的。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民族主义的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中韩之间毕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再加上朝鲜半岛的特有地缘特征,使韩国民族主义具有排他性的特性,以及对朝鲜的顾虑等,对中国有矛盾的心态。韩国学界的这种忧患意识下,从其本国利益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成果可谓丰硕,其认识也比较全面,有其理性和合理之处,但是如上所说,还有其误解、揣测与谬见,产生其误解原因并不是单一的。笔者是从三方面进行的归纳,并且对于韩国学界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中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进行了总结。 本文提出消除民族主义冲突的有益尝试是加强学术与公众的文化交流。通过中韩学术交流,彼此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加强交流;加强公众的文化交流,使民众间的友谊加长,误解在交流中消除。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07.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
  • 1.2 依据及可行性9-10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0-12
  • 1.3.1 韩国学界的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12-14
  • 第二章 冷战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14-21
  • 2.1 冷战后中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高14-16
  • 2.2 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泛起16-17
  • 2.3 中韩建交后交流成果与摩擦并存17-20
  • 2.3.1 中韩建交后的多领域交流成果17-18
  • 2.3.2 中韩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摩擦18-20
  • 2.4 中国民族主义引发韩国学界的关注20-21
  • 第三章 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研究概述21-35
  • 3.1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21-23
  • 3.2 关注的问题领域23-26
  • 3.2.1 重点领域23-25
  • 3.2.2 焦点领域25-26
  • 3.3 观点与见解26-32
  • 3.3.1 发展历程、特征26-27
  • 3.3.2 作用27-32
  • 3.4 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对策32-35
  • 第四章 对韩国学界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研究评析35-51
  • 4.1 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35-36
  • 4.2 理性与深刻见解36-40
  • 4.3 误解与存在的问题40-46
  • 4.3.1 忽略其民间化与非主流特征40-41
  • 4.3.2 对中国的担忧缺乏现实依据41-42
  • 4.3.3 产生误解的原因42-46
  • 4.4 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之我见46-51
  • 4.4.1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特征46-47
  • 4.4.2 中国民族主义的积极性、局限性及其走向47-48
  • 4.4.3 加强学术与公众的文化交流是消除民族主义冲突的有益尝试48-51
  • 第五章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晔,耿昕;论东亚民族主义的类型与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牛林杰;;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综述[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庭孝,张洋,周黎明,张蕊;中国信息安全现状略论[J];图书与情报;2004年06期

    2 赵胜男;冯留坡;;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7期

    3 张蕴岭;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前景[J];当代韩国;2002年04期

    4 杨秀刚,邓名瑛;网络伦理的宏观视域[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周好文,贤成毅;东亚货币合作:一个简单的制度分析框架[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6 王亚明;;当代民族主义和高师院校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7 方叶兵,王礼茂;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安全[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8 本刊编辑部 ,主父笑飞;近年来中国关于国际政治若干问题研究综述(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6期

    9 王志伟;浅析美国对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政策选择[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赵春梅,郑美连;“韩剧热”原因探析[J];中国电视;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朴珖姬;;中国与韩国、日本贸易发展与结构分析[A];日本与东亚经济合作——第三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廷益;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贤成毅;欧元演进的制度经济分析——及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3 黄岚;常州市制造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供需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4 谢有长;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大春;精神文明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力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6 贾云燕;经济全球化对瑞典模式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金银河;韩国文化产业在中国市场传播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徐姗姗;跨文化传播与渗透的新范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蕾;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邹丽慧;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敏跃;;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何帆;齐俊妍;;中韩出口产品的竞争程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3 管丽华;;中韩贸易模式的变化:由互补到竞争[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1期

    4 王鉴;试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与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5 马登科;雷兴长;;中韩贸易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分析[J];社科纵横;2006年11期

    6 吴翔;中韩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及其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7 任丙强;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原因、特征及其影响[J];学海;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韩日三国首届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隆重召开[J];佛教文化;1995年04期

    2 ;第三届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日本大会举行[J];中国宗教;1998年01期

    3 宏度;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在赵朴老家乡举行植树扶贫活动[J];法音;2001年04期

    4 洪军;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新进展——第四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侧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03期

    5 ;“中韩第十一次伦理学研讨会”将在武汉市召开[J];伦理学研究;2003年03期

    6 李晓光;;光复后至建交前的中韩文化交流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孙乃民;中韩两国文化在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韩国;1995年03期

    8 ;基督教与中韩文化研讨会[J];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03期

    9 张永涛;中韩基础科学联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上海召开[J];中国科学基金;1999年05期

    10 苗威;《中韩关系史(古代卷)》引注文献订讹[J];东疆学刊;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子渝;;从台湾抗日运动诠释台湾民族主义——评介《民族主义与台湾抗日运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2 杨昕沫;;简论中国民族主义与江桥抗战[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3 崔日明;包艳;;中韩自由贸易区(FTA):机遇、问题及前景[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李维衡;;发展针灸学术,共创辉煌未来 纪念中韩两国针灸学(协)会缔结姊妹学会十周年[A];庆祝中国针灸学会与大韩针灸师协会缔结姊妹学会十周年暨全国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现场演示和疑难病症针灸治疗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孙永;;关于推进中韩文化产业合作的思考[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6 张银净;;中韩FTA可行性及发展战略[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7 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简论[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8 马光;;中韩FTA中的贸易救济议题[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边维华;;2004年世界短道速滑团体锦标赛中韩两队对阵形势的比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王平;郭伟;;韩国旅华市场的发展前景[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春萍 谢佳妮 杨杰;[N];常州日报;2009年

    2 新华社记者 张锦芳;[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记者 刘洋;[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4 本报编辑部;[N];围棋报;2011年

    5 ;[N];人民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林莉丽;[N];中国电影报;2008年

    7 记者 谌强;[N];光明日报;2009年

    8 ;[N];人民日报;2005年

    9 记者 王坤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10 CUBN记者 行路南;[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恩喆;WTO框架下中韩农产品贸易前景与合作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林薰基;中韩外商直接投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梁孝玲;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申宜暻;中韩现代文学观念形成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朴希璥;中韩人参研究的系统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金珍庆;中韩国有企业改制及其相关保护小股东权益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车敬子;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及其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金芳实;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徐应胤;中韩两国痴呆危险因素及其证候分布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宗勋;中韩两国近现代学制形成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2 刘蕾;中韩经贸交流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3 成治勋;中韩中小企业板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李晓光;建交以来的中韩文化交流史探讨[D];延边大学;2004年

    5 刘广录;中韩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的实证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姜颖;中韩贸易摩擦与中国企业应诉对策——对中韩反倾销问题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沈春秀;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展望[D];延边大学;2002年

    8 杨露;冷战后影响中韩经贸关系的政治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京周;中韩经贸合作关系探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金荣基;中韩贸易的回顾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01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