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与襄阳三国文化
本文选题:习凿齿 + 《襄阳耆旧记》 ; 参考:《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襄阳先贤习凿齿最早奠立了襄阳的三国文化地位。襄阳三国文化的内核主要有:智慧文化,三顾文化,登高文化,道义文化和山水文化等。襄阳三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习凿齿的笔下,襄阳三国文化的内涵得到广泛开拓、凝炼、凸显和深化,使得襄阳在全国三国文化竞争中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襄阳三国文化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发扬光大。
[Abstract]:Xiangyang sages first established Xiangyang's cultural statu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core of Xiangyang's three Kingdoms culture is: wisdom culture, San Gu culture, climbing high culture, moral culture and landscape culture. Xiangyang three Kingdoms cultur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 the writing of the three countries'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of Xiangyang's culture has been extensively developed, condensed, highlighted and deepened, which makes Xiangyang occupy the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human harmony 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competition of the three countries. Xiangyang three Kingdoms culture is worth us to remember and carry forward forever.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直雄;;习凿齿及其相关问题考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承宗;《汉晋春秋》在史学上的影响[J];史学史研究;1996年02期
3 黄惠贤;襄阳“冠盖里”考释[J];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高志明;;试论襄阳山水的审美特征[J];语文学刊;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陈联俊;;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4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程有为;;泗水郡与秦汉鼎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余婕;周青;宋冬雪;孙哲;;浅析芜湖近代西方建筑[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7 朱小阳;;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保宏彪;;唐肃宗兴复基地取舍于朔方和河西的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席成孝;;汉水流域行政区划在宋元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赵鹏;;固原地区城市兴起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德新;;回商蒲寿庚的历史功过[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吉成名;;明代土盐产地和石盐产地[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肖蕴英;;西夏流通的北宋货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孙冬虎;;永定河流域历史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6 朱林芳;;出土墓志所见长治地区的清河崔氏[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魏坚;;元上都城址的考古学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8 孟克巴雅尔;;历史上的九十九泉[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9 张祖群;;试论首都经济圈内部(晋—京津冀)的空间联系与文化变迁——基于“太行八陉”线路文化遗产之概念[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邱志荣;;浙东运河概述[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利;北京典型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夏利N,
本文编号:2090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09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