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科举时代的造神:魁星崇拜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0 17:09

  本文关键词:科举时代的造神:魁星崇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大学》 2012年

科举时代的造神:魁星崇拜研究

张晓雪  

【摘要】:本文论述的主题为,我国传统社会之科举制度与民间信仰两大领域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现象——科举魁星崇拜。该崇拜源于其“魁”字所具“为首、第一”之涵义,此意于宋代与已经普及的科举制度相作用,使该崇拜之精神层面最终形成并开始物化。该崇拜一经确定便与宋、元、明、清四代科考、教育状况密切相关,表现在其于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形成了祠庙、神祇形象、祭祀仪式、传说等崇奉层面,最终成熟于清代。通过量化分析可知,虽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趋势,但总体来讲魁星崇拜之地域分布是与一地之文风成正比例的。这是由于魁星神为文人士子群体所有意创造之神祇,,该群体是其主要支持者与崇奉者。在此基础上,主政当局、地方力量、普通民众皆以不同态度作用于该崇拜,这几方力量间博弈的最终结果,导致魁星崇拜得以存在并延续至今。除上述诸方力量外,另有一维度作用于该崇拜现象,即传统三教,这是要将该神祇置于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这一整体中进行探讨的。由于魁星崇拜与科举考试的渊源,儒教虽对其有着一定程度的排斥,但最终采取了容忍的姿态。道教态度较为温和,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误读与漠视。与此二教相比,文昌神作为另一个更为兴盛的科考神祇,与魁星神自始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神互相补充、抗衡、妥协,祂们的关系通过崇奉主体不同层面的解读而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33;K207;D69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章军华;抚州青蛙信仰与跳魁星小戏源流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杨义;;《山海经》的神话思维[J];海南师院学报;1993年01期

3 聂朋;试论江西新余孔庙、魁星阁的开发[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常金仓;《山海经》与战国时期的造神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5 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3 李力;;被夸大的“历史的同情”:蒲松龄的科举考试观念研究——以《聊斋志异》的文本分析为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4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5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6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7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8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9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6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8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10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邵维加;流坑傩舞的艺术化趋向[J];抚州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2 王跃生;清代科举人口研究[J];人口研究;1989年03期

3 隗芾;;傩文化在潮汕的变异形态[J];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4 吴建华;科举制下进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J];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5 陈国生;《明史》入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刍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2期

6 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01期

7 唐绪祥;中国少数民族身体装饰[J];装饰;1997年01期

8 乌恩溥;《周易》星象通考(二)[J];周易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通;洪钧的科举改革主张[J];近代史研究;1988年03期

2 张小锐;清代科考积弊与清末科举改革[J];紫禁城;1998年02期

3 杨世文;北宋贡举改革与经学变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何文辉;;论1898年湖南维新运动之失败——兼论清末科举改革中的政治冲突[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杨齐福;洋务运动时期的科举制度改革[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毛晓阳;;第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01期

7 惠鹏;;论八股文之雏形在宋代的发展历程[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穆朝庆;北宋时期的科举改革[J];史学月刊;1982年05期

9 王炳照;周慧梅;;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J];教育与考试;2007年04期

10 冯海清;;河南贡院与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J];兰台世界;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丰;;连城四堡的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连心豪;;闽南民间信仰是维系海外“三胞”的精神纽带桥梁[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3 石奕龙;;闽台民间信仰的道德力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周建新;周琍;;从客家民间信仰看粤闽赣山区开发和客家族群的发展[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连心豪;;闽台民间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6 麻健敏;;试论福建畲族民间信仰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7 范丽珠;;中国民间信仰对全球化时代文明共生的价值[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8 何振良;;试析晋江民间信仰的人文特征[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玮琳;;廊桥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寿宁廊桥为研究对象[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振华;;淄河地区民间信仰体系中的孟姜女传说[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振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曾传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向平;[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赵匡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金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谭亚男 曹赛娟;[N];湘声报;2008年

8 朱亚圣;[N];闽南日报;2010年

9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忻州市旅游局;[N];忻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坚;元代科举与士人文风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秋香;文化认同与文化控制:秦汉民间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安静;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庄国瑞;北宋熙丰诗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王小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图像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韩瑜;唐代小说与唐代民间信仰[D];浙江大学;2009年

9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的瓷业与社会控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雪;科举时代的造神:魁星崇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叶晋晋;北宋党争对科举改革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杨婷;《全明散曲》作者科举身份考索[D];山西大学;2012年

5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6 申梦博;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D];吉林大学;2011年

7 曹珊珊;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山东大学;2010年

8 谭光月;清代重庆民间信仰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安安;重建祖先与神灵[D];中山大学;2010年

10 杨会萍;明清时期河西地区的道教与民间信仰[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科举时代的造神:魁星崇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09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