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传》与河间古文诸经关系考
本文选题:毛传 + 左传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毛传》与《左传》、《周官》、《礼记》多有契合,《左传》在汉初流传不广,仅在河间立有博士,《周官》乃献王搜罗,《考工记》乃献王补苴,至于《礼记》各篇,也主要来源于献王收集的古文《记》。惟有毛苌,身为河间献王博士,有先睹诸经之便,并采其文以入《毛传》。
[Abstract]:Mao Zhuan and Zuo Zhuan >, Zhou Guan >, Li Ji mostly agree with each other. Zuo Zhuan did not spread widely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Only doctors were established in Hejian. Zhouguan was a search for the king, the book of examiners was to offer Wang Buju, and as for the various articles of the Book of Rites, It also comes mainly from the ancient writings collected by the king. Only Mao Chang, as a king of the river, first saw the sutras, and took the text into Mao Zhua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ZS011)
【分类号】:K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谷丽伟;;《毛诗诂训传》作者辨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4期
2 詹剑峰;;《周官》略考[J];文献;1982年03期
3 蔡仲德;《乐记》作者辨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卜师霞;;《诗经·载驰》诗意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10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开j;关于春秋时期阶级斗争的几个问题[J];思想战线;1984年03期
2 覃雨甘;;夏禹何能划九州[J];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02期
3 崔恒升;;《禹贡》、《左传》地名大别、小别考[J];文献;1998年01期
4 毛远明;;《史记》田完、赵衰、赵盾谥辨正[J];文献;2001年03期
5 贺陶乐;王春乐;;《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扬之水;;“二矛重英”与“左旋右抽”[J];文史知识;2000年01期
7 吴倩倩;;“礼”与“仪”[J];华夏文化;2009年02期
8 李衡眉;论周代的“同姓不婚”礼俗[J];齐鲁学刊;1988年05期
9 李小成;投壶考[J];江汉论坛;2005年04期
10 李世萍;;《毛诗笺》引用经典的文献学价值[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生群;;《史记》三家注称引《左传》《国语》考校[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2 贾贵荣;;北宋《春秋》文献概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胡守钧;王迎春;;“礼”与民间传统[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姚海燕;;古人“洗头”漫话[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常金仓;;《穆天子传》的时代和文献性质[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葛志毅;;序:中国文化与士[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7 招祥麒;;王夫之《春秋稗疏》研究[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李金坤;;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渊源六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蒋秋华;;方宗诚《春秋传正谊》析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岩 实习生 周华蕾;“读《左传》不如读《红旗》?”[N];南方周末;2007年
2 周永亮 郑国茂;《尚书》有关舜的记载可信吗?[N];永州日报;2005年
3 张鸣;黄门“权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国风;五服与家庭结构[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5 李学勤;中国学术的源起[N];光明日报;2008年
6 源泉;我国古代先民的卫生观[N];中国档案报;2005年
7 国风;姓氏与族群[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8 瞿明刚;古代的时间意识[N];光明日报;2008年
9 王子今;“德治”的历史回顾[N];中国审计报;2005年
10 张辛;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礼学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帅;南北朝三礼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郑立跃;中国古代政治盟约从盟主体制下到帝国体制下的变迁[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王锷;《礼记》成书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朱国芳;《礼记》的审美文化意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顺顺;《左传》礼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时维超;《礼记·礼运》中的礼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田君;古《乐》七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韩婷;周代燕飨礼仪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沈楠;共工及其文献资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余琳;《礼记·月令》篇禁忌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宋敏;《孔子世家》疑案考辨[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桯oT;出土楚|!所墜,
本文编号:2115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11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