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国古代名剑_《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3 18:45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名刺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2年

中国古代名刺初探

王晓雷  

【摘要】:名刺的起源因素有两个,第一因素是文字的产生,第二因素是交往的普遍。名刺需要用文字来书写记录,因此文字的出现是名刺起源的前提要素。人与人之间交流交往,自从人类的产生就已经开始,那时的交流仅限于简单的肢体语言及表情语言。在中国,随着语言文字产生,人际间的交往开始渐渐频繁,到了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区域间交流的加强,人与人间的交往更加普遍,名刺也就应运而生,因此交往是名刺产生的本质性要素。 名刺的出现标志着人与人间的交流交往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名刺在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尤其是统一王朝得到充分发展,并各有其独特特点。而到了近现代,更是与西方传进的新式名片融合改进,发展到今天人们时时都能见到的各种材质、样式的名片。整个名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史、风俗史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就使得对于名刺的研究颇有必要。 本文第一章对名刺的研究作一概括性地回顾。第二章依照中国古代、近代史的时间顺序,分五节对名刺的发展历史,具体包括名刺出现的要素,名刺出现的时间,名刺在各个朝代的具体发展以及在近代传统名刺与西来名片的碰撞与融合,进行了比较系统和详尽的介绍,对名刺在不同时代出现的一些新的类别、新的名称也一一予以论证,力求全面系统。第三章就是对名刺这个事物的功用及文化意蕴分正反两个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论述。近年来中央对于文化建设非常重视,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刺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事物。本着辩证主义的态度,本文在第三章对名刺的功用做了两个方面的探讨,不仅对它在反映传统礼仪和沟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积极的功能进行了肯定,同时对名刺的大量的负面作用也进行了辩证性的批判,力求客观公正的分析论证名刺在中国古代、近代史上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0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筱新;;古代的名帖与贺年帖[J];百科知识;2009年03期

2 漆应得;贺年片小考[J];当代矿工;1998年12期

3 彭春雷 ,欧阳秀芝;趣话贺年片[J];道德与文明;1990年01期

4 ;连云港市陶湾黄石崖西汉西郭宝墓[J];东南文化;1986年02期

5 樊庆彦;;古代名片与明清社交[J];东南文化;2007年03期

6 李津军;小小名片源出中国[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5年11期

7 李光荣;;名片啊,名片[J];公关世界;1995年10期

8 赵亚山;名片里的大世界[J];海内与海外;1994年10期

9 王宁宁;红笺名纸谒平康——试论唐代进士与倡伎[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黄金山;李滨;;名片大观[J];健康天地;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笳;[N];北京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3 孟雪;;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山东民间树妖花神崇拜[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4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5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6 刘洪强;刘翠红;;《聊斋志异》素材来源五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7 王平;;《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俗信描写之比较[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8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9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吴敏;田益琳;;《老学庵笔记》词语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哈斯巴根;;清初的巴克什与满蒙关系[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孙冬虎;;万柳堂的变迁及其流风遗韵[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陳磊;;唐玄宗迁居西内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7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怡;;汉画像中的两幅“奉谒”图——东平后屯汉墓壁画、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金瑞;王赛音;;传承与创新:草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蒙古察哈尔部文化为例[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昌莲溪寺东吴墓清理简报[J];考古;1959年04期

2 王英;尤振尧;;江苏连云港市二涧村遗址第二次发掘[J];考古;1962年03期

3 ;海州西汉霍贺墓清理简报[J];考古;1974年03期

4 ;毫县凤凰台一号汉墓清理简报[J];考古;1974年03期

5 南波;;江苏连云港市海州西汉侍其■墓[J];考古;1975年03期

6 黄颐寿;;江西清江武陵东汉墓[J];考古;1976年05期

7 ;江西南昌东汉、东吴墓[J];考古;1978年03期

8 ;鄂城东吴孙将军墓[J];考古;1978年03期

9 祖慧,龚延明;科举制定义再商榷[J];历史研究;2003年06期

10 史继刚;;宋代官吏谒禁制度述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仁湘;;中国古代进食具匕箸叉研究[J];考古学报;1990年03期

2 李继红;中国古代律体诗的形成原因[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陈世陔;;中国古代的组织决策[J];学习月刊;1996年06期

4 张小册;;空间中自由灵动的线——中国古代石窟造像对雕塑艺术史的贡献[J];美术大观;1998年01期

5 詹福瑞;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6 盛观熙;喜读《中国古代纸钞》[J];中国钱币;2004年04期

7 曹忠德;;古栈道——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J];水利天地;2006年10期

8 肖永明;;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层次把握——读《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9 韩顺发;;中国古代马戏[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7期

10 刘祥学;;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域形象与边疆建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赵安启;;中国古代环境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秀俊;;中国古代优生方法探密[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6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驭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国忠;[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竞;[N];辽宁日报;2007年

4 香港文汇报 范震威;[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科馆;[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N];北京日报;2001年

7 姜超峰;[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光华;[N];音乐周报;2007年

9 好运;[N];中国商报;2006年

10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郭华平;[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刘雁;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动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晓春;中国古代博戏文化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8 袁建琼;中国古代复仇的法律规则化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智微;中国古代“逸”范畴的结构与类型[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名刺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12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