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政治:从通天坐骑到皇家奴役
[Abstract]:Dragon appears as a magical assistant to communicate with heaven and earth. Therefor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ing function of dragon to act as a tool for emperor or soul. Dragon grain communicate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divine power of heaven and earth, making it become the focal point of monopoly and antitrust between emperors and princes and lower officials and common people. In order to enjoy the control of the dragon, emperors tried their best to prohibit the use of the lower officials, on the other hand, the emperors afte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poor and extravagant. The dragon's position in the imperial family is awkward, on the one hand, intimate, reliable and auspicious pe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ll-powerful enslavement without complaint. The dragon has never been an instrument and a slave for emperors, but not an object of worship.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北京南苑苇子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J];文物;1964年11期
2 王轩;;邹县元代李裕庵墓清理简报[J];文物;197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柱;亳在大O>说[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2 侯宏堂;“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韩江苏;;殷墟在历史教学实践课中的规划与设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张碧波;古朝鲜文化探源[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5 彭鹏;;墓葬等级分析中一种量化方法的思考——以大甸子墓地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6 任雪莉;;从先秦史料看中国青铜器的冶铸[J];宝鸡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吕韶钧,彭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8 段全伟,王辉;现代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杨东晨,杨建国;周公是整合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田延峰;;论秦的祖先世系及其文化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曰珠;张永奎;;管仲商业方略与淮夷商贾贸易[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2 江林昌;;东西方古文明的比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赵伟伟;;浅析栖霞龙舞的构图与动作创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乌兰托亚;海日汗;;魔幻:一个艺术的解码——匈奴艺术的形式解读[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6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7 葛志毅;;中国古代的经学文化传统[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8 陈宇琳;;基于“山-水-城”理念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探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陈刚;唐前蓬莱神话流变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8 朱新林;《淮南子》与先秦诸子承传考论[D];浙江大学;2010年
9 金少华;古抄本《文选集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铉;佛经音义三种引子部书考[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用婷;扁平丝引纬技术研究及其织物评价[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雄;“害羞”之墙[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邹园园;楚文化中的凤纹在平面设计中的探索化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智凯;湘南传统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肖洪波;普通高校舞龙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学江;蒙元关中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赵汗青;关于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开展游牧聚落考古的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8 管小平;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一平;《山海经》时空观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梁艳;电视栏目名称的文化语言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长山;试论越南龙文化的本源及其演变[J];东南亚纵横;1994年02期
2 刘蔚华;龙文化根源的考古探索[J];中州学刊;2000年02期
3 牛全英;;浅谈龙文化的社会基础[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8期
4 桂佳芸;;龙文化在中西方的不同影响[J];大众文艺;2010年14期
5 何星亮;中国龙文化的特征[J];思想战线;1999年01期
6 海涛;闲话千年龙[J];中外文化交流;2000年03期
7 蒋红红;从龙文化看龙的英译[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万明;龙文化与舞龙习俗[J];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03期
9 ;关于中华龙和中华龙文化的社会认知度调研[J];科技智囊;2007年10期
10 木木;;关于龙的趣谈[J];观察与思考;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灏;;上古时代的“图腾”与神龙文化的形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蒋红红;;从龙文化看龙的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林森;;苏东坡与九龙文化[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杨太;;辽海讲坛第十一讲 华夏民族图腾与中国龙文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5 张蕊;;立足课改抓研究,深化内涵促发展——弘扬龙的团队精神,提升学校课程执行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张蕊;;立足课改抓研究,深化内涵促发展——弘扬龙的团队精神,提升学校课程执行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7 郑筱筠;;试论佛教对云南傣族龙文化的整合作用[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8 雍际春;;《史记》所载龙文化资料的统计与研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9 孙井泉;;中国最大的吉祥物——龙[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荣冰;黄福平;张文锦;陈常颂;游小妹;;四个高香优质乌龙茶与绿茶兼制新品种选育研究[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煊;龙乡盛典展现龙文化魅力[N];河南日报;2007年
2 记者 周国和 通讯员 危义铭;中华龙文化博物馆将落户龙岗[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赵锋;为何要为中华龙正“洋名”?[N];经理日报;2007年
4 刘怀廉;龙文化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娄山;以龙为魂 打造龙子湖风景区“龙文化”[N];蚌埠日报;2011年
6 项贵荣;中村乡发展舞龙文化[N];楚雄日报(汉);2007年
7 韩天雨 编审;沙龙文化哪去了?[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李玉山;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N];今日信息报;2008年
9 王增明;“太子龙文化专列”在京启动[N];消费日报;2008年
10 蒋兴华;传播龙的文化 弘扬龙的精神[N];贵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2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刘咏清;楚国刺绣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周争蔚;我国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必果;宾阳炮龙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娜;论中国龙文化与帝王的天命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翟翠丽;宾阳炮龙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保护[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利利;龙的符号形成与现代演绎[D];扬州大学;2010年
5 邓茹;汉中勉县社火[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项佳;与邻为善 达至自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晨华;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钟元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俗体育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8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18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