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学的文化网络视角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海外中国学的文化网络视角再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6年
海外中国学的文化网络视角再思考
陈建坡
【摘要】:“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主要运用社会科学主流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近现代中国进行研究的学术工作。如果从历史源流的总体特征上考察,海外中国学思潮给人的感觉是代际转换频繁迅速,核心命题新意叠出、理论阐释的前沿特征明显。社会文化史(亦称为新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体现了海外中国学最新的发展趋向。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杜赞奇(Prasenjit Duara)的专著《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中提出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就是这类取向的典型,杜赞奇将文化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以“权力的文化网络”的视角探讨精英、普通百姓、地方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所以,以“权力的文化网络”为视角,比较系统地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成果,借此可以管窥美国史学家理论阐释的前沿特征、捕捉史学研究的理路转换,以期在评介中借鉴、在借鉴中使之本土化,从而形成中国化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杜赞奇“权力的文化网络”的概念体系,较为详细地介绍这一概念体系的界定、理论渊源和内涵;第二部分是弗里德曼“宗族分析模式”与“权力的文化网络”,介绍了宗族分析模式的框架体系,重点是剖析文化网络视角下的宗族研究与宗族模式的异同;第三部分是孔飞力与“权力的文化网络”,评介了《中华帝国晚期叛乱及其敌人》一书中体现的孔飞力史学思想及学术风格,并重点解读了其中的地方社会网络的建构、因果分析的文化透视,借此加深对当前社会史研究文化取向的理解;最后两部分是“文化网络”时空体系建构的简析,简要总结了本文涉及的海外中国学家特别是杜赞奇在时空体系建构中的主要特征,并简要提出作为中国研究者对“权力的文化网络”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07.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平;美国当代中国研究四十年概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仇华飞;麦卡锡主义与美国中国学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3期
3 尹飞舟;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趋向[J];湖南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4 黄育馥;从性别的视角看美国的中国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龙登高;施坚雅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6 朱政惠;日益受到关注的海外中国学研究——当代中国史学趋势研究之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7 朱政惠;美国中国学的由来和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8 陈君静;论柯文的中国史观及其史学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周兵;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10 王爱平;权力的文化网络: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读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李远行;传统复兴?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体视角与功能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吴媛媛;从粮食事件看晚清徽州绅商的社会作用——以《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为例[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5 朱玉票;;基于学科性质的讨论:汉学与中国学辨名[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6 刘正刚;张家玉;;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7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袁同成;;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趋势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9 罗雅丽;张常新;;县域村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金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10 柳平生;;探求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的有机结合——由宋代经济史研究说开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怡;;文本建构过程的竞争:行动者、关系和制度——转型经济中的“地方社会”模型(以温州“农民建镇”为例)[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2 龚春明;;反思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归因研究的方法取向[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宋玉洁;;毛滂人品的再评价[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田正平;杨云兰;;“冲击——反应”模式与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失语症——以《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林星;;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及变迁[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春生;区域政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珠三角农村村治变迁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龚大鹏;社区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慧倩;语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吴欢欢;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重建与社区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平;美国当代中国研究四十年概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郑也夫;古代中西城市化与民间社团之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郑忠;试论影响近代北京城市转型的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4 张尚武;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特征[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1期
5 曲晓范,周春英;近代辽河航运业的衰落与沿岸早期城镇带的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4期
6 仇华飞;美国电影与越南战争——评介几部反映越战的美国影片[J];当代电影;1988年06期
7 袁钰;甲午战争后华北商品市场发育对农民的影响[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金鹏;农业剩余: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对晚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谢庐明;客家文化视野中的清代赣南农村市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H.哈丁 ,子华;中国政治研究:即将出现第三代学术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虞和平;[N];光明日报;2000年
2 行龙;[N];光明日报;2001年
3 芝加哥大学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景纯;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海泉;清代地方基层组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袁钰;1895—1936年华北农民与市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闰华;民族交往与近代广西农业的发展变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新华;湖州城市近代化及其发展滞缓的原因探析(1840-1937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麦思杰;近代广西对外贸易与市场的现代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石玉;柯昀含;;美国汉学研究的选择性[J];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梁景和;姜虹;张弛;;中国社会文化史理论与实践述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振声;;群趋东邻受国史 神州士子羞欲死[J];学问;1999年03期
4 钱婉约;;吉川幸次郎的中国情结[J];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04期
5 ;高峰陶瓷系列作品选登[J];上海艺术家;2011年03期
6 ;张东辉教授学术成就简介[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1期
7 邹佳辰;;从费正清与拉铁摩尔看美国“中国学”的确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东辉教授学术成就简介[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文史哲》创刊六十周年庆典简介[J];文史哲;2011年04期
10 ;“《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四“反省与展望: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在山东大学召开[J];文史哲;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莉;;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社会文化史”回顾与展望[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李今山;;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研究[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曹景文;;中国学研究在英国[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4 熊月之;周武;;迈向繁荣的海外中国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5 程麟荪;;哈佛的中国学研究[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6 H·P·雷易;;中国学在印度[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7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宋荐戈;;成仿吾在山东大学的建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西门子自动化系统部总经理安晓杰先生率全集成自动化卡车访问山东大学[A];全国炼钢连铸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江沛;;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演讲人:严绍■;[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N];北京日报;2000年
3 舒晋瑜;[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厦门大学历史系 黄向春;[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李长莉;[N];团结报;2010年
7 静永健 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教授 童岭 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奎泰 韩国关东大学中国学系、东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文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记者 冉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再德;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吴原元;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崇礼;楚简释读[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心肌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纪丽真;明清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蒋卫东;内皮细胞特异性分泌分子EGF-like domain 7(EGFL7)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志方;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坡;海外中国学的文化网络视角再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2 彭传怀;论十月革命前俄国大学的中国学[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高思峰;台头村的文化转型研究(20世纪30年代至今)[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艳艳;赖德烈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耿向阳;西方义和团研究述评[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李晓玲;三棱镜结构下的基层政府和农民[D];山东大学;2009年
7 赵琳;论《丧钟为谁而鸣》中的英雄主义[D];山东大学;2009年
8 庄会彬;汉语否定标记“不”的句法分布[D];山东大学;2009年
9 吴成领;恒慕义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庆美;山东大学发展史上的办学理念及其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海外中国学的文化网络视角再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2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