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社会建构:槟城韩江互助会研究(1931
本文关键词:海外华人的社会建构:槟城韩江互助会研究(1931-196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侨大学》 2015年
海外华人的社会建构:槟城韩江互助会研究(1931-1961)
刘洋
【摘要】:本文以槟城韩江互助会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互助会章程、会议记录、收支账本等原始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梳理了互助会从成立到停办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进而探讨槟州潮人互助传统的制度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槟州潮人互助制度化的角度反映槟州华人社会的建构与整合问题。全文分为导论、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在对韩江互助会成立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互助会发展历程进行论述之后,主体部分重点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槟州潮人互助传统的制度化问题。这部分主要内容以韩江互助会章程的制定及修改为切入点,通过章程条款的变化来解析互助会制度化的建构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反映槟州华人社会的建构问题。这主要通过分析潮人互助制度化对槟州华人社群关系的影响进行说明。本文的研究表明,槟州潮人的互助经过威斯利省义兴公司、槟榔屿潮州公司、槟榔屿韩江家庙这些社团组织的执行发展之后,至1931年韩江互助会成立,初步完成了互助组织的制度化建构;在1953年韩江互助会第二次修改章程之后,最终实现了互助的制度化。与此同时,槟州潮人互助传统制度化建构与族群的整合密切相伴。其中,既有槟州潮人社群内部的自我整合,也有潮人与其他方言族群的交往融合。在这影响之下,韩江互助会将互助范围由槟州潮人扩展至整个马来亚华侨。由此,从槟州潮人互助组织演变的角度可以看到槟州华人社会逐步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剑虹;;槟榔屿华人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J];八桂侨刊;2013年01期
2 任娜,陈衍德;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J];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02期
3 庄国土;;论早期东亚华人社团形成的主要纽带[J];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4 徐畅;近代中国农村的丧葬互助组织[J];民俗研究;1999年02期
5 曾玲;;移民社群整合与华人社团建构的制度化——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1824—1927)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6 葛立功;陈景熙;;二战前后槟榔屿潮州会馆组织结构的变迁——以1947年会馆修改章程为案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王日根;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J];文史哲;1994年03期
8 胡光明;;明清会馆初探[J];寻根;2007年06期
9 王日根;晚清至民国时期会馆演进的多维趋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俊丰;民国时期乡村婚丧互助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葛立功;槟榔屿潮州会馆的功能演变(1920-1960)[D];华侨大学;2013年
3 陈佩燕;海外华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槟城韩江学校研究(1919-1960)[D];华侨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丹丹;;匪患冲击下的民间宗教重建——十一联保的启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刘丽川;“客家”称谓年代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朱静辉;;理念与现实的调和:宋代以降宗族重建思想的历史演进[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4 范若兰;国外有关近代新马华侨华人妇女史料介绍[J];八桂侨刊;2001年01期
5 孟庆梓;;近30年来中国学界新加坡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综述[J];八桂侨刊;2008年01期
6 郑达;;试析19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业缘社团的发展[J];八桂侨刊;2010年02期
7 张文奎;许金顶;;香港归侨社团调查报告[J];八桂侨刊;2011年02期
8 沈燕清;;1851年新加坡华侨秘密会党反天主教暴乱浅析[J];八桂侨刊;2011年04期
9 王询;;中国南北方汉族聚居区 宗族聚居差异的原因[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1期
10 薛彦乔;;从螺江陈氏家谱和清代硃卷看宗族士绅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筱才;;中国商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2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管玉婷;;近代中国的跨国社团——以中国扶轮社沪、宁分社为中心[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5 杨念群;;“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单正平;;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李勇;;海外华人庙宇个案研究:天福宫组织、结构与功能(1840—1915)[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8 曾祥委;;东南宗族单姓村聚落成因研究——以粤东丰顺县为例[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9 朱炳祥;;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10 姚秀兰;;论传统社会户籍制度与宗族[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沂蒙丧葬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吉芳;漳州北溪蒋氏宗族的人类学个案观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4 谭景芳;元代山东宗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白小强;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雅敏;晚清吴地乡土艺人行会组织机制与作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谢丹;乡土记忆与社区整合[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利吓;试论流动人口公平及其实现途径[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文亭;不完整的倒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忠民;;近代北京供会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2 张艳;王庆锋;谷小勇;;我国古代宗族组织功能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马长伟;;晚清以来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王思斌;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5 费孝通;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谢美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变迁和前景[J];八桂侨史;1991年03期
7 林金枝;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J];八桂侨史;1993年04期
8 高玛莉;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J];八桂侨史;1996年02期
9 张禹东;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及其发展前景[J];八桂侨史;1997年03期
10 陈伟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八桂侨刊;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石沧金;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秦琴;当代乡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5 潘少红;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吴明罡;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洪云;南洋华侨教育研究(1927-1949)[D];河南大学;2011年
2 郭宏斌;转型期农村礼物不对称交换的社会学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宁宁;抗战时期的华侨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葛立功;槟榔屿潮州会馆的功能演变(1920-1960)[D];华侨大学;2013年
5 黎翰辉;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峰;;进化与社会建构:两种视界的比较[J];哲学研究;2006年05期
2 弗朗西斯科·德利奇;陈源;;记忆与遗忘的社会建构[J];第欧根尼;2006年02期
3 大卫·布鲁尔;郑玮;蔡仲;;社会建构拒斥科学吗——三万英尺上空的相对主义[J];江海学刊;2007年05期
4 付宝艳;杨贵芳;;网络文学的体育社会建构:理论与案例[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5 汪航;合作学习认知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6 吴建清;;哲学视阈中的话语分析与社会建构[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李宏伟;;时间观念的源始发生及其社会建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05期
8 邵旭峰;中国社会构建演进与经济宏线粗绘[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徐碧辉;;美与和谐及其社会建构[J];哲学动态;2007年10期
10 埃里克·布莱多;叶晓璐;;学习的社会建构[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天津师范大学 韩志明;[N];光明日报;2013年
2 于海波 王颖;[N];吉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修良;公共行政的生长[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莫映桃;论记忆的社会建构本质[D];吉林大学;2009年
2 郑小虎;仪式:象征符号与社会建构的探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刘英娣;从评价理论看《我们约会吧》男女嘉宾的性别建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王晓琳;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陈珺;网众传播与中国语境下的公民社会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伍宝;时代热言与公民社会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7 王天一;青年色情消费研究:观视实践、意义构建和社会文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洋;海外华人的社会建构:槟城韩江互助会研究(1931-1961)[D];华侨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海外华人的社会建构:槟城韩江互助会研究(1931-196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2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