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竹书纪年》与《春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3 05:53

  本文关键词:《竹书纪年》与《春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竹书纪年》与《春秋》比较研究

王金凤  

【摘要】:《竹书纪年》与《春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籍。《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史书,因其可读性差,有些记载又与传统儒家观念相违背而受到冷落,并未受到太多重视。至宋代时,其原简已经亡佚。现存有《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两个版本。目前,《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已经引起重视。 《春秋》是鲁国史官所作史书。从经学家派来说,对《春秋》的研究分为古文学派、今文学派。古文学派认为《春秋》本来是记事的史书,是鲁国史官原始记录的资料汇编,但作为儒家经典,是经过孔子改作的,通过对史事的记述蕴含着大义。而在今文学派看来,《春秋》是孔子的著作,经文的字里行间都蕴藏着“微言大义”。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认为《春秋》是史学著作,更认为其非孔子所作或所修。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也认为“《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竹书纪年》在整体地位上远远无法与《春秋》相比,但由于其与《春秋》一样,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史,无论是记事体例还是记事内容,都有着诸多的相同点;又因其成书原因不同,有着不同点,所以二者之间具有较多的可比性。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别对《竹书纪年》与《春秋》进行概说,重点阐述《竹书纪年》资料的不完整性以及现存《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的渊源。 第二部分,对《古本竹书纪年》与《春秋》进行深入比较研究。首先,从整体上对二书进行比较,二书都是提纲式的编年体史书,但《古本竹书纪年》是历史追述,《春秋》则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是档案汇编。其次,对二书的记事范围与记事详略进行简单比较。《春秋》记事范围比《古本竹书纪年》更为广阔,但二者又同时侧重于征伐及与之相关的朝聘、会盟活动的记载;作为本国史书,二者都有着明显的详内略外的记事原则。第三,择取了二书中记载活动最多、出现频率最高的战争用字进行比较,各有同异之处。 第三部分,对《今本竹书纪年》与《春秋》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模式同第二部分大致一样。因《今本竹书纪年》所载史事基本上都涵盖了《古本竹书纪年》所记内容,尤其是战争用字几乎一致,故不再对这方面进行比较,而是选取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春秋》有相同历史事件的部分进行比较。 通过对《古本竹书纪年》与《春秋》、《今本竹书纪年》与《春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竹书纪年》与《春秋》在记事体例上都有书岁时月日之例,,但是《竹书纪年》远远不如《春秋》规整;《春秋》的记事范围也更为广阔一些;都有着明显的详内略外、详于战争及与之相关的会盟等活动却又略于君主及各国内部的活动的原则。可见,这些共同之处是春秋时代国史记载的惯例,但又因各国情况不同,或许又有史官的原因,所以,都是国史,仍然不会完全一致。因二者成书原因不同,《春秋》有着更多的避讳,《竹书纪年》则没有;但这不会妨碍二者在用字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二书对相同事件几乎一致的记载更表明了很多所谓的原则其实是记事惯例。《竹书纪年》并没有被赋予微言大义,而只是众人眼中的一部魏国史书;《春秋》虽然有尊王、避讳之例,但究竟有多少大义,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56;K20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鲁实先;;今本竹书纪年辨伪[J];复旦学报;1947年03期

2 张培瑜;《大衍历议》与今本《竹书纪年》[J];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3 杨朝明;《今本竹书纪年》并非伪书说[J];齐鲁学刊;1997年06期

4 陈力;今古本《竹书纪年》之三代积年及相关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杨朝明;沈约与《今本竹书纪年》[J];史学史研究;1999年04期

6 张国硕;;《竹书纪年》所载夏都斟寻释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邵东方;从思想倾向和著述体例谈《今本竹书纪年》的真伪问题[J];中国哲学史;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旸;今本《竹书纪年》版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张颖慧;;敦煌、居延简中的“关、戊、椄楪”[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李华华;;从“道”的演变看三教融合[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李俸珪;;礼治与王权的客观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勇;;天时、地利、人和——试析赵氏立国智氏败亡的经验教训[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3 秦进才;;《春秋繁露·止雨》“二十一年”探微[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韩凤冉;;《水经注校证》淮水篇纠误[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晓东;;“交费”与“缴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蔡辉振;;儒家人性观之析论[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廖名春;;《左传》、《国语》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姚曼波;;孔子《春秋》及其“《春秋》大义”辩正——兼谈儒学的正本清源[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招祥麒;;王夫之《春秋稗疏》研究[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德卫;;“今本”《竹书纪年》与中国上古年代研究——《〈竹书纪年〉解谜》概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刘家和;历史的比较研究与世界历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3 谭洁;;沈约著述考略[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04期

4 鲁实先;;今本竹书纪年辨伪[J];复旦学报;1947年03期

5 蒋南华;《竹书纪年》真伪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赵芝荃;;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J];华夏考古;1987年02期

7 吴晋生;新标公历《竹书纪年》年表——为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八个年代基点[J];江海学刊;1999年01期

8 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考古;1959年11期

9 仇士华;蔡莲珍;冼自强;薄官成;;有关所谓“夏文化”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初步报告[J];考古;1983年10期

10 许宏;陈国梁;赵海涛;;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J];考古;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天义;《春秋》为史学著作说质疑——兼论杜预的“经承旧史”说及其影响[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2 杨普罗,王三北;《春秋》何以始自隐公新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彭学绍;论《春秋》三讳[J];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01期

4 晁岳佩;《春秋》说例[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1期

5 子朗;“不见经传”的出处及原义[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6 金克木;文体四边形[J];读书;1994年07期

7 任怀国;孔子与中国传统史学[J];齐鲁学刊;1997年04期

8 陈国灿;《春秋》、《史记》比较论──兼谈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前期的两种形态[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1期

9 肖锋;;从“春秋书法”到“春秋笔法”名称之考察[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曹顺庆;“《春秋》笔法”与“微言大义”——儒家经典的解读模式及话语言说方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仲舒;;庙殿火灾对[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2 刘大治;;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对汉代政权统一的影响[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3 黄志祥;;从《朱子语类》看朱熹治《春秋》之要领[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董仲舒;;玉杯[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5 王中江;;儒家经典诠释学的起源[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6 董仲舒;;乞上使关中民种麦章[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7 陈其芳;;李侗与《延平答问》[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杨树;;董学初探[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9 司马迁;;史记·董仲舒传[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10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晋新;[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记者 陈香;[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许继发;[N];潮州日报;2010年

4 赵晓耕;[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陈其泰;[N];光明日报;2001年

6 徐振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拓晓堂 傅 敏;[N];中国商报;2005年

8 尚学锋;[N];光明日报;2004年

9 王玉池;[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郑任钊;[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同麟;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熊焰;于鬯《春秋》四傳《校書》訓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江武;胡安国《春秋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振;历史与诠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步云;北宋《春秋》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张宏斌;秦汉国家形态建构中的儒教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赵瑞广;庆历之际的文化转型:宋学的历史生成[D];浙江大学;2010年

9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凤;《竹书纪年》与《春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金书芹;论《榖梁传》对《春秋》词语意义的说解[D];兰州大学;2010年

3 宋淑华;陆淳《春秋》三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琛;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林琳;两汉《春秋》穀梁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贾荣敏;《春秋公羊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新;《春秋》礼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耀林;《榖梁传》范宁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王宝翠;《春秋左传正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琼;试论《左传》事实对于解经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竹书纪年》与《春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24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4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