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金末对外战争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14:41
【摘要】: 13世纪初,蒙古统一了漠北高原鞑靼诸部。不久,蒙古开始向金朝进攻。蒙古的崛起,打破了金、宋、夏三方长期以来的均势,北部中国顿时陷入激荡回旋的战争洪流中。金朝先后与蒙古、西夏、南宋开战,三边烽火燃起,与此同时,辽东出现了耶律留哥的叛金降蒙以及蒲鲜万奴的大真(东夏)政权,山东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河北的地主武装在抗蒙与降蒙之间举棋不定,金朝西南吐蕃木波部不时对金朝发动攻击,金朝面临着巨大的战争压力,并且已处于四面楚歌的艰困境地。 本文旨在补正前人对金末对外战争中一些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从战马不足角度分析金朝的抗蒙战争。金初未能彻底降服鞑靼诸部,导致金朝较辽朝失去了蒙古高原这一牧马良地,只能在东北地区一带设置群牧所牧马。金末,蒙古军占领了金朝的诸多群牧所。中都陷落后,金都南迁,辽东混乱不已,金朝已完全丧失了传统牧马地,不得不在土狭地薄的河南地牧马,而这一地区并不适合养马,金朝的骑兵数量因此剧减。为拯救危机,金朝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于是不得不在辽阔的黄淮海平原上以步兵为主力抗击蒙古骑兵。步骑对阵,金朝明显处于不利境地。此外,金军主将在某些关键战役的战术运用上也欠缺考虑,不能弥补己方骑兵不足的劣势,反而给对方造成优势,如移剌蒲阿放任拖雷全部骑兵安全渡过汉水,致使对方大胆抛开对面金军而偷袭汴京,金军由主动转入被动,教训十分深刻。 二,探讨金末金夏战争的和战情况及历史原因。金末,金朝在对夏战争的态度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妥协忍让和转守为攻。由于转变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边境的安全,因此,它是符合时宜的。文章分析了双方在战争中的议和情况,认为虽然彼此共有五次议和意向,但前四次都未能如愿。究其原因,彼此之间长期的互不信任推迟了和平的到来。双方长期以来的互不信任和各种纠纷导致了金末金夏战争的爆发,也使得金夏议和进展缓慢。 三,详细分析并重新评价金宣宗南伐。首先重新确定金宣宗南伐的开始时间。考虑到此前金朝南伐的出动均是全线同时出击,因此,宣宗南伐的开始时间应定为兴定元年十一月,因为直至那时金朝才开始对南宋发动全线进攻。而兴定元年四月金对宋的军事行动只能算是一次“突袭”,其目的在于迫宋遵守旧约。宣宗南伐实际上是“四月突袭”的延续,其目的仍在于迫宋遵守嘉定和议,而非扩地掠土。最后重新审视了金宣宗南伐,首先分析了金朝在宣宗南伐期间的不利因素,证明了金朝无力拓土,而宣宗南伐的发生实因为南宋违约,南伐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四,对金末对外战争和金朝灭亡进行评析。重点从金朝未能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方针错误、战马不足等三个方面评析了金末对外战争窘困的原因。首先,金朝自立国伊始就为自己树立了两大仇敌:南宋和西夏,而对北方的蒙古部无力控制,导致在自身国力衰退之后,遭遇了多方打击。其次,金朝从建国到灭亡,几乎一直固守着“北守南进”的对外方针,未能事变而备变,导致了不分主次威胁的严重后果。再次,从对内民族关系分析金朝灭亡,指出金朝的民族歧视政策破坏了金朝上下团结抗敌的局面,加速了金朝灭亡。最后,深入探寻金末战马不足的原因,指出由于女真族并非擅于养马的民族,同时又没能找到一条适合本民族的养马之路,对群牧所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在金末出现了战马急缺的情况,促使金朝走向灭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运景;;金末“宗唐得古”之风的历史考察[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2 祝莹;;探源宋朝武举制度的历史发展[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3 李浩楠;;金朝与西夏关系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夏研究;2010年01期

4 武玉环;孙孝伟;;赵翼“金中叶以后宰相不与兵事”考辨——兼论金朝中后期尚书省与枢密院的关系[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5 蔡炳根;;金朝奇珍“大定通宝”背“申酉”折十型银质大钱[J];收藏界;2011年08期

6 李成;;金初对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7 周惠泉;;拓展金文学研究疆域的思考——从《佛禅与金朝文学》谈起[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8 黄金东;;金章宗时期货币制度改革失败原因探析[J];史学集刊;2011年04期

9 刘秉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J];旅游时代;2011年07期

10 张福有;;恭和俞樾先生《一剪梅·四首》[J];学问;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桂轩;;金朝铜禁政策小议[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2 刘绍明;;谈金人与金朝钱文书法[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3 沈斌华;;专以交钞愚百姓[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4 张良友;;金朝平凉府《贞yP宝券》钞版[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5 杨君;;金朝钱币窖藏中之铅钱举隅[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6 李鸿宾;;我对“金界壕”与“长城”概念的理解[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7 董耀会;;金长城的建置、戍防及后勤保障之探讨[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8 王岗;;金朝定鼎中都述略[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培华;;关于金长城的三个问题[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10 杨君;;金朝钱币窖藏中之铅钱举隅[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亚楠 张广利;郝金朝大山深处写传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金淼;在遗址公园看金朝那些事儿[N];哈尔滨日报;2011年

3 韩日田;淘金朝鲜时机已到?[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4 祁建;探访金朝皇陵遗址[N];中国气象报;2003年

5 郭宏鹏 实习记者 张海滨;做个好律师要用一生来追求[N];法制日报;2004年

6 任兵;坎坷路上铸辉煌[N];中国企业报;2004年

7 王亮;金朝成的物流走向[N];国际商报;2006年

8 马莉 祁建;探访金朝皇陵遗址[N];中国商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罗红耀;郝金朝 以人格魅力打造精品企业[N];经理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育恒 本报通讯员 王召华 何利;金朝生: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N];德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孝伟;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德洋;金朝中原乡村社会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艺;金代词人群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李秀莲;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杜成慧;金元时期浑源刘氏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权;金末对外战争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李浩楠;金末义军与晚金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王文卓;金朝女性社会地位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神田勇挥;论金朝朝贡册封体制的衰亡[D];吉林大学;2012年

5 于菲;金朝前期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探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芮素平;金朝立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孙乐;金末财政危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侯震;金末汉人宰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彭朝阳;伪齐政权述论[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56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356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