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晋唐吐鲁番地区饮食文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9-03-08 09:09
【摘要】:吐鲁番位于我国西部边陲,它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又是中西文化融合之处。当地特殊的地貌、水文、气候等条件,为其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吐鲁番地区农作物与瓜果蔬菜种类繁多,牲畜饲养品种丰富,肉食品在饮食中占据一定比例。酒、调味品等食品也有食用,居民饮食生活丰富多彩。当地饮食器具包含粮食加工器具,食物烹饪器具、盛放及进食器具、存贮器具等,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当地饮食文化成分多元,融汇农耕文明、畜牧文明,及西方外来文明为一体,其中农耕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这种饮食文化的形成既得益于晋唐时期此地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又受到当地不同寻常的人文环境与特殊的时代背景的影响。晋唐吐鲁番地区的饮食丰富了祖国的饮食物品,推动了诸多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中亚、西亚等国了解我国的饮食文明也起到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Abstract]:Turpan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border of China. It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and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Local special physiognomy, hydrology, climate and other condi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vides good condition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rops, fruits,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Turpan area, livestock breeding varieties are rich, meat food occupies a certain proportion in diet. Wine, seasoning and other foods have also been eaten, residents diet life rich and colorful. Local food utensils include food processing utensils, food cooking utensils, loading and eating utensils, storage utensils, and so on, with great innovation in styling and decorative decoration. Local food culture is multi-component, integrating farming civilization, animal husbandry civilization and western foreign civilization, in which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The formation of this kind of food culture not only benefits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Jin and Tang dynasties, but also is influenced by the unusual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diet in the Tulufan region of the Jin and Tang dynasties enriched the diet of the motherl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related economic sector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rning about China's food civilization in Central Asia and Western Asia.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7;K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吐鲁番地区:大遗址保护中的民生视角[J];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04期

2 ;吐鲁番 瓜果之乡 丝路重镇[J];新疆画报;2011年08期

3 ;关于开展“我心中的吐鲁番”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J];吐鲁番;2011年03期

4 崔建玲;;宋保宪:做个爱吃亏的老板[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年32期

5 张铁山;;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出土两叶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残叶研究[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6 梁斌;周越;蒋承辰;;吐鲁番地区人居环境研究[J];美术向导;2010年05期

7 郭梦源;朱海生;陈欣伟;;新疆大遗址保护中的惠民工程——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保护与利用[J];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04期

8 申艳冬;;吐鲁番维吾尔民居门饰形式与意蕴初探[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肖;汤士华;张永兵;;洋海探秘[J];新疆人文地理;2011年04期

10 贾艳;;吐鲁番乡土文化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珩;;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唐代“雇人上烽”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3期[C];2009年

2 回丽芳;池静;;新疆吐鲁番地区50例正常老年人心功能观察[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3 韩刚;张宏武;葛家璞;王燕;吉米兰木;马艳荣;居来提;帕提古丽;;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糖尿病患病率调查[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谢兆森;谢强;骆强伟;王世平;;吐鲁番、上海地区葡萄果实韧皮部糖卸载日变化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山清;普宗朝;宋良娈;周鸿奎;宋水华;;吐鲁番地区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王仁湘;;炎黄时代的饮食生活[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7 多鲁坤·阚白尔;;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新出回鹘文书初探[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8 张黎;王新勇;代兴荣;;甜高粱在吐鲁番的发展前景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立足吐鲁番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10 肖继东;党军;石玉;冯志敏;李聪;;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研究[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中正 支禄;为了吐鲁番人的飞天梦[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2 记者 胡江;吐鲁番地区蓄势待发[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3 记者 朱海斌;吐鲁番网正式开通运行[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文志辉 杨文浩;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来吐鲁番调研[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5 ;吐鲁番,,一个神奇的好地方[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6 本报记者 闫俊;吐鲁番曝晒场集结国内外各界人士目光[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7 撰稿 曹志佐;吐鲁番网 架起与世界交流的桥梁[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8 记者 文志辉;湖南省副省长刘力伟考察吐鲁番[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9 记者 支禄;丛书《世界的吐鲁番》定稿[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叶娇;地区领导听取泛华集团吐鲁番项目成果汇报[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蒋洪恩;吐鲁番洋海墓地植物遗存与古洋海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3 董永强;四至八世纪吐鲁番的多民族问题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卫荣;维医沙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其生物传热机制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5 邵会秋;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郭永利;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延;新疆伊犁州直属县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丽萍;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与αENaC和β_2-A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9 闫杰;新疆政府外债的财政风险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10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维吾尔族城乡女性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晶;晋唐吐鲁番地区饮食文化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五妹;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树伟;吐鲁番出土5-8世纪租佃文书中的违约责任及相关条款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倩;汉代陶瓷饮食器具造型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布再娜甫·买吐尔迪;吐鲁番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6 郑伟;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帕吾孜亚·迪利夏提;吐鲁番地区葡萄加工产品品牌建设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8 黄晔;新疆吐鲁番地区电影、电视等文化产业现状调查及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9 周雯;新疆维吾尔族园林技艺民俗的变迁[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孟优;吐鲁番历史文化资源周围地表环境类型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36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436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