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清时期湘西苗疆“边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1 13:36
【摘要】: 湘西苗疆地处湘、鄂、渝、黔边区,此地山高水险,峰峦叠障,道路崎岖、交通闭塞。自秦汉以来,湘西苗疆一直游离在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外,而被视为“化外”之地。直至明清,随着对西南边疆的开发,湘西苗疆逐渐由“化外”变为“化内”。正是伴随着明清王朝对苗疆的开辟,使得此地苗民起义不断。有明一代的276年间,发生的苗民起义就达30多次。因出于将湘西苗疆纳入到政府直接管辖的目的,故在面对苗疆苗民的“叛乱”时,明廷总以大兵压境,对其进行镇压。但总是“旋剿旋叛”,明政府疲于奔命,却无法消除苗疆的“苗乱”。于是明政府不得已将“征苗”转为“防苗”。宣德五年,苗民再次“叛乱”,时任总兵官的肖授,为求一劳永逸,在西起贵州松桃县,东到湘西吉首市一线,环绕苗疆修筑了24堡,在苗疆“生苗”区构筑了一道严密防线。但这道防线未能有效阻止苗疆“苗乱”。嘉靖三十一年,明王朝在镇压苗民起义之后,特设三藩总督,并开府沅州,由张岳任总督镇抚。于是张岳罢屯设哨,在苗疆更设13哨。这样,明政府内以三藩总督、辰沅道,以及参将,三位一体构成对苗疆生苗区的军事行动指挥中心和后方依托,外借十三哨的坚壁清野,将苗疆置于其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内。但因堡哨间距太大,仍无法承担起消除“苗乱”的重任,由此终于成就了万历年间,蔡复一在湘西苗疆修筑边墙,此为明代湘西苗疆之“边墙”。之后天启年间对它加以增修,最终完成了明代的苗疆边墙。明代边墙在崇祯“寇乱”“踏为平地”,不复存在,这宣告了明王朝在湘西苗疆防苗策略的彻底失败。入清以后,苗民起义仍时有发生,其中以乾嘉苗民起义为苗疆历史的转折点。起义历时两年多,清政府以七省十八万大兵平息了这场起义。惨重的代价让清廷对苗疆重新思考,并反思历来治理苗疆的得失,由此引发了以傅鼐为首的湘西苗疆流官群体,在苗疆的重修边墙。边墙的修筑为清政府治理苗疆提供了新的平台,苗疆由此迎来了新的历史。 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清两代不同历史时期湘西苗疆边墙的兴起、修筑、废弃的发展历程作一梳理,同时也探讨了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湘西苗疆边墙的“筑”、“废”折射出的湘西苗疆在明清数百年间社会变迁的某些重要侧面。本文以边墙为个案研究,对边墙问题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发生、表现、演变、影响及其与地域社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湘西苗疆的社会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
【图文】:

明政府,边墙


32明代边墙图 2明政府在湘西苗疆修筑的边墙花费巨大,仅蔡复一修筑的 300 余里就“动支公帑万三千余两”。后邓祖禹又添设边墙六十余里,以蔡复一边墙修筑的费用为标准,60 少也得花费银八九千两。如此一算,仅湘西苗疆边墙就让明政府花银五万多两。不可耗费巨大。然边墙的最终结局却是“尽踏为平地矣!”这恐怕是明廷未曾想到的!二、明代湘西苗疆边墙修筑的原因、目的及影响(一)修筑边墙的原因明代之所以修边墙,蔡复一认为是因“营哨罗布,苗路崎岖,,难以遏其窥觑”。是说堡哨难以有效防范生苗内窜,所以才倡修边墙,但真实情况远非如此。明代边墙

边墙,碉楼,实地考察,魏源


48清代边墙图 2据伍新福实地考察后,初步统计:清代“边墙全线汛堡 19 座、屯卡 33 座;安置墙线上的碉楼和哨台,共 200 多座,平均约半里,即 200 米左右一座。”1而且“汛营屯有位于‘边墙’线上的,两端与墙壕相衔接,但大多数是处于‘边墙’的后方,作为依除与壕墙相接的汛堡屯卡和碉哨外,在‘边墙’的前后、内外,还安置有为数众多的屯卡和碉哨,呈密集状,互为倚角。”2对于傅鼐在湘西苗疆建碉设屯工程,魏源评价“使兵农为一以相卫,使民苗为二以相安。”3明清两代在湘西苗疆各建边墙,既有继承又有区别,现将两者比较如下:伍新福:《清代湘黔边“苗防”考略》,《贵州民族研究》,2001 年第 8 期,第 114 页。伍新福:《清代湘黔边“苗防”考略》,《贵州民族研究》,2001 年第 8 期,第 114 页。《湖南按察使赠巡抚傅鼐传》,魏源:《魏源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 年版,第 354 页。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海清;中国“南方长城”的历史文化考察[J];船山学刊;2000年03期

2 解黎晴;徘徊在湘西苗疆边墙[J];档案时空(史料版);2005年11期

3 唐承德,张云泓;南方长城起点在铜仁[J];贵阳文史;2003年03期

4 陈政;;中国南长城及经济社会表现[J];贵阳文史;2009年03期

5 伍新福;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边墙”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6 伍新福;清代湘黔边“苗防”考略[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7 高应达;冲突和调适的界碑——湘西南长城之历史文化定位[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8 龙岳洲;寻访南长城[J];文史天地;2002年10期

9 任桂园;廪君、盘瓠后裔反抗斗争与三峡盐业内在联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明跃玲;;湘西苗疆边墙与白帝天王崇拜文化[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575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75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b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