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西汉人口规模及增长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14:22
【摘要】:学界以往探究西汉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问题之模式,以部分侯国始封及国除时户口变化为主要依据,样本稀少且以偏概全,并以户口增长率嫁接人口增长率。笔者在反思既往侯国研究思路基础上,从学界所忽视的家庭人口材料出发,试图探求一种新的西汉人口研究思路,并尝试在一个宏观的自然及政治变量背景下,管窥西汉人口生养空间与复杂生存变量之间的张力。本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学界所忽视的家庭人口材料出发,以两汉书诸列传和出土简牍对汉代家庭人口的杂碎记载,推算西汉人均子嗣数和平均世代间隔,参考相关人口学理论成果,探求稳定时期西汉人口内在增长之趋势。按照本文的推算,西汉豪富民家庭平均子嗣数约为3人,平民平均子嗣数约为1.286人,结合汉人贫富比例,可得出西汉家庭平均子嗣数约为1.372人,由汉简考察可得汉人平均世代间隔为26-29年,在人口及其对应的经济社会环境处于稳定情况下,汉人内在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1‰-12‰,此为一种预估的人口增长内在趋势,原则上只有汉初及昭宣之际才有此增长可能。接着,笔者以《汉书·地理志》所载元始二年汉境人口数据计算汉末家庭平均人口规模,并考察了出土简牍中东海、乐浪二郡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中可见惊人之一致性,侧面验证了这种增长趋势之可信。第二部分考察了影响西汉人口增长的自然及人为环境变量,主要为自然灾害及政治管控。作为直接生存困境的自然灾害方面,西汉前期和宣帝时期自然灾害较少,武帝时期黄河多次泛滥,气候较为寒冷,晚年气温回升蝗灾再发,元成之后水旱为灾,但不及武帝时猛烈。政治管控方面,笔者重点考察了对人口影响重大的赋役政策、社会稳定程度、减灾、农业生产四方面,从中可见大致对应于自然灾害变动之曲线,而武帝一朝为政权为由初建至渐稳又突降的转折点,赋役繁重,征伐四方,天下甚苦之。笔者认为,我们从西汉家庭人口资料发掘到的人口增长趋势,为一种可想见之汉人生养空间的预估;而在复杂的自然与政治网格背景下,汉人真实生养空间之张弛进退,是我们能探求到的人们真实的生存境遇。此两者均为我们探究西汉人口需明晰之处——是为人们的生殖努力与真实生存环境之紧张。第三部分尝试考察西汉各阶段真实人口规模及人口增长率,从元始二年的户口统计资料出发,将西汉人口增长分为几个区间,分别对应于政权初建及气候与自然灾害稳定期、大规模对外用兵与连年灾荒期、中期的政权稳固期及后继的第二波气候突变与社会动荡期。由于史载汉武帝末年“户口减半”问题之未知,笔者将其作为本文计算的终点,并考察一个被忽略的前提,即武帝开边置郡所致汉境格局变化。武帝外事四夷之后,汉朝疆域有所扩大,《汉书·地理志》所载西汉末全国人口除原汉境人口外尚有内徙非汉人口及缘边四夷原居人口,探究武帝之前汉境人口规模及武帝末年人口是否减半的问题时,要排除掉这些新开边境的人口。于是笔者探察了武帝新置郡及移民问题,将这部分人口减去,得出元始实际总人口减去开边郡人口所余为54857318人。进一步,笔者推算出成帝初年的汉境人口大致在41506484人到42973735人之间,元帝初年可能在34700139人到35926786人之间,武帝末年的人口数目也能大致计算出来,在2200万到2370万之间,可证史书中所载武帝末年户口减半之属实。本文尝试从家庭人口材料出发研究西汉人口,并非要强行计算出具体的西汉各阶段人口规模、人口增长率之数字,仅欲以新的思路,管窥西汉人口可想见的稳定增长趋势,笔者认为,此为我们探究西汉人口唯一可把握之均值。汉人真实的人口增长率及各阶段人口规模,不可能真正计算出来,但在一个宏观自然及政治变量背景下,可考察汉人所面临真实生存境遇与生养空间,并大致估算此影响之变量。本文的结尾,验证武帝末年户口减半之属实,可见政治及灾害之变对民众生存空间破坏之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昆;周丹;;不同人口规模小城镇特征及规划建设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7年11期

2 张炜;;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的目标导向[J];前线;2016年12期

3 王翔;;首都人口规模的调与控[J];北京观察;2015年11期

4 王莹莹;童玉芬;;产业集聚与结构高度化对北京人口规模的影响:膨胀还是收敛?[J];人口学刊;2015年06期

5 郑永春;;求解求方案,如何在火星上做出盖房子的砖?[J];科学大众(小学版);2017年Z2期

6 钱颖一;;培养创新人才,要保护和鼓励好奇心与想象力[J];辅导员;2017年18期

7 黄荣清;段成荣;陆杰华;黄文香;张强;王桂新;;北京人口规模控制[J];人口与经济;2011年03期

8 冯晓英;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管见[J];前线;2005年11期

9 王桂新;上海将来合理人口规模的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王浣尘,余峰,梅松林,李旗;城市合理人口规模的系统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丽娜;;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A];“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C];2015年

2 张祥宇;朱青;矫雪梅;刘静;;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王世忠;刘卫东;曹振宇;张恒义;;基于GA-BP的我国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研[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4 胡兆量;;北京人口规模的回顾与展望[A];《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4期论文摘要[C];2011年

5 郭秀云;李卫华;张展宇;鲁明;汪伟全;权瑞松;苏晶;肖悦;;特大型城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法治路径研究[A];2016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6年

6 谷军;康琳;;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口规模调控[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抗美;谢嘉;;城市人口规划与大气污染控制———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角度研究成都市人口规模[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段成荣;邹湘江;;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研究:人口流动受益者的责任重构[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9 陈玉平;;布依族文化的属性及发展境遇[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张耀军;李硕;孙艳宇;陈阳;张敏敏;;首都经济圈人口发展趋势与区域承载力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李钊;合理控制世界人口规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李月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出生人口规模从1786万降至1723万意味着什么?[N];中国人口报;2018年

3 记者 张国;北京再次宣布人口规模上限:2300万[N];中国青年报;2015年

4 记者 毕玉中;深入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 厚植兵团发展优势 不断壮大人口规模[N];兵团日报(汉);2017年

5 记者 仇逸 杨金志;上海:将严格落实居住证制度,,控制人口规模[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记者 孟为;发改委:“以业控人”调控人口规模[N];北京日报;2011年

7 实习生 尹平平 刘晶瑶;凭北京一地之力难控制人口规模[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记者 汲传排;本市将抑制人口规模过快膨胀[N];北京日报;2006年

9 潘t

本文编号:2596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96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