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诏狱之变与明前期政治

发布时间:2020-10-17 21:58
   明代诏狱盛行,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一般刑狱不同,诏狱是皇帝下诏专门审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多遵循皇帝个人意志,具有强随意性和弱程序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君主维护皇权的有力武器,但也为它的变异埋下伏笔。士人在政治实践中坚守道义,以社稷为出发点约束皇权,因此常常遭到君主的打压和迫害,成为被下诏狱的主要群体。由于皇帝对宦官的倚重,宦权膨胀,宦官开始利用诏狱对士人实施政治迫害。正统后期,皇权式微,宦官成为诏狱的主要实施者。宦官对诏狱的滥用通常表面上打着维护皇权的旗号,实质上却是对皇权的侵夺和破坏。诏狱实施的结果偏离了其设置的初衷,逐渐由维护皇权的工具转变为皇帝、宦官和士人之间争权夺势的工具,君臣共治的政治平衡被打破,阻碍了政治运作的有序运行。在权力斗争中,士人被系狱中,遭受皇帝和宦官的双重迫害,身体和精神备受摧残,凸显出诏狱的折辱属性。然而,被系诏狱士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士人群体的褒扬以及后世皇帝的平反又使士人获得荣誉,凸显出诏狱的荣誉属性。因此,诏狱的文化内涵发生变异,由折辱变为荣誉。诏狱之变的表象是其政治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变异,究其实质,则为皇权面对宦官、士人的不同影响而进行的自我调节。诏狱之变在明前期便已发生,且对政治运作产生深远影响,对士人精神也起到了塑造和扭曲的作用。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K24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诏狱的设置及特点
    第一节 诏狱的设置沿革
    第二节 诏狱与一般刑狱的差异
        一、诏狱之于刑狱
        二、诏狱的特点
第二章 诏狱之变及其二元属性——以被下诏狱士人为中心的研究
    第一节 士人被下诏狱的原因——诏狱之变的表现
        一、触犯法规
        二、威胁皇权和触怒皇帝
        三、政治迫害
    第二节 士人在诏狱中的遭遇——诏狱的折辱属性
        一、身体折磨
        二、精神折磨
    第三节 士人被下诏狱的结果——诏狱的荣誉属性
        一、士人的自我认同
        二、士人群体之反应
        三、皇帝之反应
第三章 诏狱之变的政治文化内涵
    第一节 诏狱之变的理性剖析
        一、庙堂权力关系格局的变化与诏狱的显隐
        二、诏狱之变的实质
    第二节 诏狱之变对政治运作的影响
        一、对司法制度的影响
        二、对宦官政治的影响
        三、对政治生态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明前期士人下诏狱情况简表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静;;西汉“诏狱”与法制[J];河北法学;2015年07期

2 石麟;;罢官潜居·被系诏狱·提学江西——李梦阳研究之四[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赵园;;由士大夫的讲学活动看明代士风[J];贵州文史丛刊;2014年01期

4 戴建国;;熙丰诏狱与北宋政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张欣;;锦衣卫与司法审判[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1期

6 魏天辉;;简论明代诏狱的管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新峰;;论元明之间的变革[J];古代文明;2010年04期

8 张金奎;;锦衣卫职能略论[J];明史研究论丛;2010年00期

9 于小秦;;明代锦衣卫冗员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崔航;;厂卫系统与明代监察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璐;明代诏狱与文学[D];西北大学;2014年

2 王伟;明前期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1368-1457)[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森威;明代锦衣卫指挥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疏桐;论明代厂卫制度与社会政治秩序维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盛伟娟;略论明代诏狱的发生和处理[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志虎;《锦衣卫选簿》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伟强;明代厂卫司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赵勋;明代中后期锦衣卫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弓家旺;西汉诏狱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8 廖元琨;明代锦衣卫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5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845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