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南宋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9:14
   有宋一代,理学勃兴。理学虽形成于北宋,但“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向南方,而理学的学术重心也随之迁移到东南地区,即福建路、两浙路及江南东、西路地区。伴随着大量北方移民的涌入及随之带来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福建、两浙及江南东、西路区域素有崇文向学之民风,在理学文化重心南移的背景之下,区域内书院林立,藏书、印书事业发达,人才辈出,科举辉煌,区域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联结福建、两浙、江南东、西各路的闽浙赣毗邻区域成为了南方理学的发源地及理学发展的中心区域,南宋时期理学诸流派在闽浙赣毗邻区域产生发展。随着理学文化的传播,该区域出现了数量庞大的理学家群体,理学核心区得以形成。至南宋乾淳时期,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发展进入兴盛阶段。闽浙赣毗邻区内诸派林立,理学大师辈出,形成福建路以朱熹的闽学为代表,两浙路以吕祖谦的婺学、叶适的永嘉之学、及陈亮的永康学派为代表,而江南东、西路则以陆九渊的心学为代表的理学诸派相互角力又相互融合的百家争鸣之景象。在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大师们或相与论战,或相聚讲论,或登堂讲学广授门徒,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扩大理学思想的传播,共同促成了理学发展的鼎盛局面。然随着诸位理学大师的相继离世,以及庆元党禁对于理学的打击,理学发展一度受挫。直至宋理宗朝,理宗极力提高程朱理学一派的势力,逐步奠定其在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内的统治地位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毗邻区内的其它诸学派除心学至明代由王阳明发扬光大外,均逐渐式微。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在南宋的形成发展对理学的发展,对闽浙赣毗邻区域乃至中国社会均影响深远。诸位理学大师在闽浙赣毗邻区内相互论辩、交流讲论,使得理学概念愈加明晰,学派思想得以完善,更推动了庞大的理学体系的构建。理学大师们特别是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和陈亮、叶适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的王霸义利之辩则促成了世人对于道德与功利两种不同文化价值的反思。理学家们在闽浙赣毗邻区域的各种学术活动及政治社会实践更是促进了区域教育文化的发展,推动区域甚至是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K24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已有学术成果回顾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理学的概念界定及研究范畴
        一、理学的概念界定
        二、理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 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宋代理学的发展兴盛
第二章 闽浙赣毗邻区理学核心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闽浙赣毗邻区历史地理特征
    第二节 宋代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三节 闽浙赣毗邻区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文化教育繁荣的推动
        一、崇文向学,文化繁荣
        二、教育发达,书院林立
        三、藏书丰富,印书兴盛
        四、科举辉煌,人才辈出
第三章 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的形成及代表人物
    第一节 宋代理学文化的区域变迁
    第二节 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的形成
        一、南方理学的发源地
        二、南宋闽浙赣毗邻区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三节 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人才荟萃
        一、福建路
        二、两浙路
        三、江南东、西路
第四章 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 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大师辈出
    第二节 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理学家的思想互动
        一、论战
        二、讲论
        三、讲学
        四、合作编书
        五、通信
    第三节 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的发展
第五章 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的社会历史影响
    第一节 共同构建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
        一、开启商榷,争论明辨学问不整不明
        二、辨伪存真,校勘整理儒家经典著作
    第二节 道德与功利两种不同文化价值的争论
    第三节 兴办书院,讲学传道推动区域教育发展
    第四节 以天下为己任,理学家的政治与社会实践
        一、理学家们的政治实践
        二、理学家们的社会实践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单金华;;把蒋村地区打造成城西示范区的核心区[J];杭州通讯;2006年01期

2 鲁西奇;;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与分析理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何郑莹;徐建刚;;基于文化生态的客住核心区聚落时空演进规律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4期

4 谢申;;彰显皇城文化 展现核心区气度[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年05期

5 崔墨卿;路保林;;春到海淀核心区[J];中关村;2011年03期

6 笑妍;;重庆的新梦想[J];江西画报;2014年01期

7 张珊珊;;行政区划调整与省级核心区——以清代湖北为例[J];历史地理;2006年00期

8 ;新起点 新优势[J];新疆画报;2011年08期

9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游姝琪;南宋闽浙赣毗邻区域理学核心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琼;我国中小型高速铁路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彭坤鹏;排球运动员人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与设计[D];集美大学;2015年

3 苗凯;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4 王景莹;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划分与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孟峰;核心区力量训练在中学篮球课“课课练”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光光;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春梅;核心训练对橄榄球男运动员核心区肌肉表面肌电、平衡、身体素质的影响[D];沈阳体育学院;2012年

8 赵宏彬;三峡库区核心区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苏文杰;岳阳市核心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10 窦芳芳;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区肌肉力量训练的跟踪测试与功能评价实验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862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862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a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