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语政治维度观照夷夏之辨
本文关键词:从话语政治维度观照夷夏之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夷夏之辨,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议题,经由几千年来着眼于王权政治、礼仪道统的论争,围绕儒家经典的阐释,逐渐建立起文化、民族、政权三位一体的话语霸权,演变为中国的古典主权理论,在社会发展、历史变迁中获得特殊意义。它不仅仅在中国历代政治变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且在19世纪风云际会之际,更是登上世界政治舞台,以"夷/i/barbarian"这一跨语际符号姿态参演了中英两国之间的政治博弈,见证了国际话语政治的刀光剑影。
【作者单位】: 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话语霸权 话语政治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一夷、夏字源初义据考证,甲骨文、金文中的“夷”字,统作“人”或“尸”字。“尸”本意为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的人,《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郑玄笺:“尸者,节神者也。”“节神”即“礼神”。且《仪礼·士虞礼》“祝迎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遗伦;邓佑先;;“中国中心观”与“夷”“洋”之变[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1期
2 毕庶春;;“乘桴浮海” “欲居九夷”考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安介生;“华夷”五方格局论之历史渊源与蜕变[J];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白兆麟;蔡英杰;;《老子》“道经”首篇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劲秋;《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安定祥;;岐黄文化的内涵[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新民;高原;;岐黄文化与庆阳远古文明[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俊潮;杨定;;蜚”、“
本文编号:286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8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