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宋代密疏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7:50
  宋代是我国密疏制度的重要发展期,密疏称谓及封装方式在前人基础上多有革新,出现了新的密疏称谓:“实封”和“密封”,推行了新的密疏封装方法——“实封法”。宋代“实封法”程序严密,包含封书、折角重封、用印或书写姓名画押三个环节,拥有更强保密性,是对前代密疏封装方式的重大改进。宋代密疏的内容繁多,涉及奏报军机、荐举人才、乞求恩泽、规谏君主、奏报天文与灾异诸方面。依据其具体内容,大致可分检举、建议、荐举、答疑、禀告、陈情六种类型,是宋代君主沟通下情,臣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宋代密疏撰写没有形成特别书写文体,但已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结构。一般性的密疏通常包括开首、叙事和结尾三部分,若言犹未尽,可于文末贴黄补充;应诏密疏则多在开首或叙事部分引用皇帝诏旨,以示尊敬。密疏撰写内容上,为使所得密疏与君主期望更相契合,宋代统治者在因灾及因事求取密疏时,常会在诏旨之中说明求疏事项,引导臣民密疏内容。宋代密疏的呈传渠道因上疏者身份及地域差异,各有不同。在京朝臣密疏可依据官职品级分别通过内东门司、入内内侍省、御药院、通进司、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等机构进呈,或由宰执、宗室及外戚转呈;在京庶民密疏通过登闻鼓、检院进呈;地...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学术价值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宋代密疏传递的相关研究
        (二)宋代奏疏保密制度的相关研究
        (三)宋代“封事”内容的相关研究
        (四)密疏文体与功能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宋代密疏称谓及封装方式演变
    一、宋代密疏称谓的演变
        (一)宋以前密疏的称谓演变
        (二)宋代密疏称谓的新变化
    二、宋代密疏封装方式演变
        (一)宋以前密疏封装方式的演变
        (二)宋代密疏封装方式新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宋代密疏内容的类别与撰写
    一、宋代密疏内容的类别
        (一)检举密疏
        (二)建议密疏
        (三)荐举密疏
        (四)答疑密疏
        (五)禀告与陈情密疏
    二、宋代密疏的撰写
        (一)宋代密疏的撰写格式
        (二)宋代密疏的撰写内容限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密疏的呈传渠道与审阅处理
    一、宋代密疏的呈传渠道
        (一)在京官员密疏的呈传渠道
        (二)地方官员密疏的呈传渠道
        (三)庶民密疏的呈传渠道
    二、宋代密疏的审阅与处理
        (一)审阅密疏的官员与机构
        (二)密疏的审阅处理流程
        (三)密疏处理的结果
        (四)密疏处理结果对撰写者的反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代密疏的保密制度与泄密事件分析
    一、宋代密疏的保密制度
        (一)密疏书写与密封环节的保密
        (二)密疏呈传环节的保密
        (三)密疏审阅处理环节的保密
    二、宋代密疏泄密事件分析
        (一)密疏书写环节的泄密事件分析
        (二)密疏呈传环节的泄密事件分析
        (三)密疏处理环节的泄密事件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宋代密疏制度的评价
    一、宋代密疏制度的历史作用
        (一)有利于维护皇权
        (二)有利于君主决策
        (三)有利于完善监察体系
        (四)改善宋人对密疏态度
    二、宋代密疏的弊端
    三、宋代密疏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一)宋代密疏封装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二)宋代地方密疏呈传渠道对后世的影响
        (三)宋代密疏审阅处理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文献
    二、今人论著
        (一)著作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2901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901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