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元时期多民族设计风格的交流方式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1-01-22 02:46
本文通过分析宋元时期各民族器物之间的设计风格交融,归纳出不同的交流方式及特点。民族间设计风格传递的动因既有政权的更替和相应的人口、器物和生活方式的流动改变,也有以"政令"方式出现的强制性变更。动因对交融的形态具有决定作用,统治阶级对设计风格交融的进程产生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美术学报. 201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辽定窑白釉皮囊壶??后期受到北人们开始接展,较为典游牧生活为
ACADEMIC?ESSAY?SERIES??123??图1辽定窑白釉皮囊壶??山乂:?"??院刊,1983年2期。??丨2]尚剐:大汗时代——元代工艺美术的特f与风貌.青??花的货纪: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丨3]周密著,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第255页。??丨4]姜歆、马丽娟、杨永芳:萨斯兰教在辽朝的抟播与??探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钣),2005年??第6期,第1-4页:??丨5]刘素侠:赤峰地区辽代瓷窑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丨61彭善国:金代的茶叶与饮茶R浴,'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7]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钓墩,今亦谓祙袴,妇人??之服也。”??的设计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为之后器物发展奠定了基础:??与两宋并存的辽金时期,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善于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两国都曾通过战争掠夺汉族工匠为其本民族服务,并在此??种背景下改进自身的技艺,发展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在辽与北宋的战争中,契丹族掳掠了大批华北地区的定窑、邢窑工匠??和定州的丝织工,契丹族本民族工匠同时开始学习汉族的制陶丝织技??术:契丹族本作为游牧民族,多用皮革或金属制作生活器皿:辽代中??后期受到北迁的汉人和渤海人的影响,契丹人开始转向了定居生活,??人们开始接受陶瓷作为生活器皿使用,辽瓷在此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较为典型的器型有皮囊壶(图1)和鸡冠壶:辽瓷以契丹民族的??游牧生活为蓝本,汲取汉族陶瓷制造工艺精华.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在丝织品方面
的发展变化与元政府大量雇用??当时的西域回鹘“织金绮纹工”生产织金锦有直接关系??人员流动产生的设计风格交融,基本分为两种:一、战争时期掳??获引入其他民族工匠,获得其技艺为自身民族服务.或者因战乱导致??工匠迁移,将本区域的设计风格带入其他地区,前者为较为被迫的方??式,后者方式较为柔和:二、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人口大量迁移,生??活方式产生变化,器物风格为适应各民族生活习惯产生变化,设计风??格的交融递变更加明显,而且多为双方或者多方产生交融:??图2西夏黑釉剔刻花瓷扁壶??图3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二、器物交流产生的设计风格转移??此时期在不同国家政治背景下产生了多种器物交换方式.器物之??间的交换使其他民族特征或工艺被学习融入本民族之中器物流动的??可变性没有人员流动的可变性大,流通器物先在市场中出现,多是处??于接受市场考验后再进行学习或改进,有部分器物因其不适应平民生??活条件只在上层贵族中流通,甚至因价值不高被淘汰未被融合:器物??的交换方式主要受地域、战争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唐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外贸易繁荣,对外开启了海上“陶??瓷之路”:代表中国的大批陶瓷和丝绸被运往世界各地,贸易使中国??文化传播至海外,对西方设计风格产生影响,奠定了中国陶瓷在西方??的地位在国内设立榷场与周边其他民族进行贸易:除去贸易交流,??两宋时期的贵重物品也作为赏赐品流入其他民族统治阶级,主要在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伊斯兰教在辽朝的传播与发展探析[J]. 姜歆,马丽娟,杨永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2]金代的茶叶与饮茶风俗[J]. 彭善国. 北方文物. 2001(02)
[3]赤峰地区辽代瓷窑遗址的发现与研究[J]. 刘素侠.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北方民族文化). 1998(03)
[4]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J]. 杨伯达.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3(02)
本文编号:2992395
【文章来源】:美术学报. 201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辽定窑白釉皮囊壶??后期受到北人们开始接展,较为典游牧生活为
ACADEMIC?ESSAY?SERIES??123??图1辽定窑白釉皮囊壶??山乂:?"??院刊,1983年2期。??丨2]尚剐:大汗时代——元代工艺美术的特f与风貌.青??花的货纪: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丨3]周密著,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第255页。??丨4]姜歆、马丽娟、杨永芳:萨斯兰教在辽朝的抟播与??探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钣),2005年??第6期,第1-4页:??丨5]刘素侠:赤峰地区辽代瓷窑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丨61彭善国:金代的茶叶与饮茶R浴,'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7]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钓墩,今亦谓祙袴,妇人??之服也。”??的设计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为之后器物发展奠定了基础:??与两宋并存的辽金时期,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善于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两国都曾通过战争掠夺汉族工匠为其本民族服务,并在此??种背景下改进自身的技艺,发展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在辽与北宋的战争中,契丹族掳掠了大批华北地区的定窑、邢窑工匠??和定州的丝织工,契丹族本民族工匠同时开始学习汉族的制陶丝织技??术:契丹族本作为游牧民族,多用皮革或金属制作生活器皿:辽代中??后期受到北迁的汉人和渤海人的影响,契丹人开始转向了定居生活,??人们开始接受陶瓷作为生活器皿使用,辽瓷在此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较为典型的器型有皮囊壶(图1)和鸡冠壶:辽瓷以契丹民族的??游牧生活为蓝本,汲取汉族陶瓷制造工艺精华.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在丝织品方面
的发展变化与元政府大量雇用??当时的西域回鹘“织金绮纹工”生产织金锦有直接关系??人员流动产生的设计风格交融,基本分为两种:一、战争时期掳??获引入其他民族工匠,获得其技艺为自身民族服务.或者因战乱导致??工匠迁移,将本区域的设计风格带入其他地区,前者为较为被迫的方??式,后者方式较为柔和:二、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人口大量迁移,生??活方式产生变化,器物风格为适应各民族生活习惯产生变化,设计风??格的交融递变更加明显,而且多为双方或者多方产生交融:??图2西夏黑釉剔刻花瓷扁壶??图3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二、器物交流产生的设计风格转移??此时期在不同国家政治背景下产生了多种器物交换方式.器物之??间的交换使其他民族特征或工艺被学习融入本民族之中器物流动的??可变性没有人员流动的可变性大,流通器物先在市场中出现,多是处??于接受市场考验后再进行学习或改进,有部分器物因其不适应平民生??活条件只在上层贵族中流通,甚至因价值不高被淘汰未被融合:器物??的交换方式主要受地域、战争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唐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外贸易繁荣,对外开启了海上“陶??瓷之路”:代表中国的大批陶瓷和丝绸被运往世界各地,贸易使中国??文化传播至海外,对西方设计风格产生影响,奠定了中国陶瓷在西方??的地位在国内设立榷场与周边其他民族进行贸易:除去贸易交流,??两宋时期的贵重物品也作为赏赐品流入其他民族统治阶级,主要在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伊斯兰教在辽朝的传播与发展探析[J]. 姜歆,马丽娟,杨永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2]金代的茶叶与饮茶风俗[J]. 彭善国. 北方文物. 2001(02)
[3]赤峰地区辽代瓷窑遗址的发现与研究[J]. 刘素侠.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北方民族文化). 1998(03)
[4]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J]. 杨伯达.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3(02)
本文编号:2992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99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