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法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17:08
在秦汉史的研究中,由于受到史料的限制,许多问题,甚至是基本问题都悬而未决。而基本问题是学术研究发展的前提。许多学者在这些基本问题上,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希望能有所建树,以期能为学术研究提供一条清晰的道路。西汉法制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在西汉法制史的研究中,“夷三族”与“九章律”属于两大基本问题。它们分别涉及到西汉律法的制作与沿革,以及相关法令的施行状况。而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界至今没有达成一致。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本身也存在关联性,故而,本论文选取这两个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各自包含着三个子问题,而每个子问题之中,又牵连着诸多附属问题。具体而言,“夷三族”之下有三个子问题:一是“夷三族之令”中“具五刑”的问题;二是汉文帝“除诽谤妖言诏”的问题;三是吕后元年除“三族罪妖言令”的问题。“九章律”之下的三个子问题:一是汉律构成中的“篇”“章”。“条”“事”之间的关系;二是“约法三章”与“二年律令”之间的关系;三是“二年律令”“九章律”“法经”之间的关系。各个子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以上两大问题的突破点,皆从“夷三族之令”展开。通过考证“夷三族之令”中的“具五刑”,知道“具五刑”不包括...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具五刑”的含义及相关问题
2.1 “具五刑”问题之回顾
2.2 “夷三族之令”与李斯之死
2.2.1 “夷三族之令”的句读问题
2.2.2 李斯之死及“秋冬行刑”问题
2.3 “具五刑”与《二年律令》的关系及其源流
2.3.1 “具五刑”与《具律》简91、122之关系
2.3.2 《具律》简88与“具五刑”之关系
2.3.3 “具五刑”之源流
2.4 汉文帝易刑之前的另一种“五刑”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汉文帝“除诽谤妖言诏”发覆
3.1 文帝是否废除诽谤妖言之“法”
3.1.1 文帝“除诽谤妖言诏”之辨析
3.1.2 直言极谏与上书制度
3.2 文帝诏的行用时效及与“巫蛊之祸”的关系
3.2.1 “除诽谤妖言诏”的行用时间及效力
3.2.2 “除诽谤妖言诏”与“巫蛊之祸”的关系
3.3 诏文中的“妖言”二字问题
3.3.1 诏文中“妖言”二字是否为“误衍”
3.3.2 “妖言”与“祝诅”“祝诅上”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吕后元年“除三族罪妖言令”发覆
4.1 吕后“除三族罪妖言令”问题之回顾
4.2 “妖言令”之所指
4.2.1 “妖言”与“以古非今”“诽谤”之关系
4.2.2 受“夷三族”惩罚之“妖言”
4.2.3 吕后所除之“妖言令”
4.3 “三族罪”的涵义
4.3.1 传统释解“三族罪”与史料之矛盾
4.3.2 “三族”及“罪”义辨析
4.4 吕后所除“三族罪妖言令”之所指
4.4.1 “三族罪妖言令”之涵义
4.4.2 “夷三族之令”中酷刑废除时间之讨论
4.5 吕后、文帝诸事释疑
4.5.1 吕后除“妖言令”与文帝除“妖言罪”
4.5.2 文帝“复行三族之诛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汉律构成中“篇”“章”“条”“事”之关系
5.1 “集类为篇,结事为章”之解析
5.1.1 诸家对“集类为篇,结事为章”之理解
5.1.2 “结事为章”之“章”义
5.1.3 “结事为章”之“事”义
5.2 汉律中之“条”之分析
5.2.1 “律条”“章条”“刑罚条”“事项条”
5.2.2 律章句学中“律条”与“章条”之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约法三章”与“二年律令”关系试探
6.1 “约法三章”新解
6.1.1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非“法三章”
6.1.2 “法三章”中“夷三族之令”之解析
6.1.3 “卖子令”与“法三章”的关系
6.1.4 “抵罪”与“法三章”的关系
6.2 “法三章”“九章律”“二年律令”之关系
6.2.1 对诸家议论“法三章”存续时间之检讨
6.2.2 “法三章”与诸律非排他关系
6.2.3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与“法三章”的关系
6.2.4 “汉二年”与“二年律令”之“二年”的关系
6.3 刘邦所颁“王令”与“九章律”之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二年律令》《九章律》《法经》关系研究
7.1 《九章律》研究之回顾
7.2 《二年律令》之后的篇目省并
7.2.1 “二级分类说”之缘起及发现
7.2.2 《厩律》与《传食律》《行书律》之关系
7.2.3 《捕律》与《亡律》之关系
7.3 《法经》与汉律令篇数的形成
7.3.1 《法经》《九章律》篇数之形成
7.3.2 汉律中9篇、18篇、27篇、6篇之形成
7.3.3 汉律令总数359章之形成
7.4 《九章律》《二年律令》形成之先后
7.5 《九章律》《法经》形成时期之推测
7.6 《七国考》中《法经》遗文问题补说
7.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家尧后”与两汉之际的天命之争——兼论中国古代的政治合法性问题[J]. 龚留柱,张信通. 史学月刊. 2013(10)
[2]辩汉律[J]. 王伟. 史学月刊. 2013(06)
[3]解读“京房六十律”的律数[J]. 陈应时. 文化艺术研究. 2012(01)
[4]略论汉代“秋冬行刑制”及其影响[J]. 孙喆. 史学月刊. 2011(07)
[5]《文心雕龙·章句》辨疑[J]. 张丽华,李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6]浅谈出土律令名目与“九章律”的关系[J]. 于振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7]玉门花海所出《晋律注》初步研究[J]. 曹旅宁,张俊民. 法学研究. 2010(04)
[8]汉代律章句学探源[J]. 张忠炜. 史学月刊. 2010(04)
[9]汉代法律体系及其研究方法[J]. 杨振红. 史学月刊. 2008(10)
[10]汉武帝时代的皇权与酷吏[J]. 秦进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本文编号:2997614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具五刑”的含义及相关问题
2.1 “具五刑”问题之回顾
2.2 “夷三族之令”与李斯之死
2.2.1 “夷三族之令”的句读问题
2.2.2 李斯之死及“秋冬行刑”问题
2.3 “具五刑”与《二年律令》的关系及其源流
2.3.1 “具五刑”与《具律》简91、122之关系
2.3.2 《具律》简88与“具五刑”之关系
2.3.3 “具五刑”之源流
2.4 汉文帝易刑之前的另一种“五刑”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汉文帝“除诽谤妖言诏”发覆
3.1 文帝是否废除诽谤妖言之“法”
3.1.1 文帝“除诽谤妖言诏”之辨析
3.1.2 直言极谏与上书制度
3.2 文帝诏的行用时效及与“巫蛊之祸”的关系
3.2.1 “除诽谤妖言诏”的行用时间及效力
3.2.2 “除诽谤妖言诏”与“巫蛊之祸”的关系
3.3 诏文中的“妖言”二字问题
3.3.1 诏文中“妖言”二字是否为“误衍”
3.3.2 “妖言”与“祝诅”“祝诅上”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吕后元年“除三族罪妖言令”发覆
4.1 吕后“除三族罪妖言令”问题之回顾
4.2 “妖言令”之所指
4.2.1 “妖言”与“以古非今”“诽谤”之关系
4.2.2 受“夷三族”惩罚之“妖言”
4.2.3 吕后所除之“妖言令”
4.3 “三族罪”的涵义
4.3.1 传统释解“三族罪”与史料之矛盾
4.3.2 “三族”及“罪”义辨析
4.4 吕后所除“三族罪妖言令”之所指
4.4.1 “三族罪妖言令”之涵义
4.4.2 “夷三族之令”中酷刑废除时间之讨论
4.5 吕后、文帝诸事释疑
4.5.1 吕后除“妖言令”与文帝除“妖言罪”
4.5.2 文帝“复行三族之诛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汉律构成中“篇”“章”“条”“事”之关系
5.1 “集类为篇,结事为章”之解析
5.1.1 诸家对“集类为篇,结事为章”之理解
5.1.2 “结事为章”之“章”义
5.1.3 “结事为章”之“事”义
5.2 汉律中之“条”之分析
5.2.1 “律条”“章条”“刑罚条”“事项条”
5.2.2 律章句学中“律条”与“章条”之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约法三章”与“二年律令”关系试探
6.1 “约法三章”新解
6.1.1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非“法三章”
6.1.2 “法三章”中“夷三族之令”之解析
6.1.3 “卖子令”与“法三章”的关系
6.1.4 “抵罪”与“法三章”的关系
6.2 “法三章”“九章律”“二年律令”之关系
6.2.1 对诸家议论“法三章”存续时间之检讨
6.2.2 “法三章”与诸律非排他关系
6.2.3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与“法三章”的关系
6.2.4 “汉二年”与“二年律令”之“二年”的关系
6.3 刘邦所颁“王令”与“九章律”之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二年律令》《九章律》《法经》关系研究
7.1 《九章律》研究之回顾
7.2 《二年律令》之后的篇目省并
7.2.1 “二级分类说”之缘起及发现
7.2.2 《厩律》与《传食律》《行书律》之关系
7.2.3 《捕律》与《亡律》之关系
7.3 《法经》与汉律令篇数的形成
7.3.1 《法经》《九章律》篇数之形成
7.3.2 汉律中9篇、18篇、27篇、6篇之形成
7.3.3 汉律令总数359章之形成
7.4 《九章律》《二年律令》形成之先后
7.5 《九章律》《法经》形成时期之推测
7.6 《七国考》中《法经》遗文问题补说
7.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家尧后”与两汉之际的天命之争——兼论中国古代的政治合法性问题[J]. 龚留柱,张信通. 史学月刊. 2013(10)
[2]辩汉律[J]. 王伟. 史学月刊. 2013(06)
[3]解读“京房六十律”的律数[J]. 陈应时. 文化艺术研究. 2012(01)
[4]略论汉代“秋冬行刑制”及其影响[J]. 孙喆. 史学月刊. 2011(07)
[5]《文心雕龙·章句》辨疑[J]. 张丽华,李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6]浅谈出土律令名目与“九章律”的关系[J]. 于振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7]玉门花海所出《晋律注》初步研究[J]. 曹旅宁,张俊民. 法学研究. 2010(04)
[8]汉代律章句学探源[J]. 张忠炜. 史学月刊. 2010(04)
[9]汉代法律体系及其研究方法[J]. 杨振红. 史学月刊. 2008(10)
[10]汉武帝时代的皇权与酷吏[J]. 秦进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本文编号:299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99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