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忬与严嵩交恶相关史实辨析及其文学效应
发布时间:2021-02-07 17:23
王忬是明代嘉靖朝重臣,因嘉靖三十八年滦河之失被劾而死。对于王忬之死,明清史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与严嵩结怨所致,然究其缘由却失之简单、片面。事实上,王、严两家确有嫌隙,但其交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严嵩最终置王忬于死地,也是诸多因素合力所致。王忬遭难身死引发了巨大的文学效应,王世贞、王世懋等人诗中均有反映。在"影射"传统与"尚实"审美观念支配下,学界对《鸣凤记》《金瓶梅》的作者及内容给予了极大关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关于《金瓶梅》作者的论争。
【文章来源】:学术交流.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王、严两家交恶相关史实辨析
二、严氏的报复及后续
三、王忬与严嵩交恶引发的文学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鸣凤记》[J]. 黄裳. 读书. 1980(08)
本文编号:3022560
【文章来源】:学术交流.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王、严两家交恶相关史实辨析
二、严氏的报复及后续
三、王忬与严嵩交恶引发的文学效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鸣凤记》[J]. 黄裳. 读书. 1980(08)
本文编号:3022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2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