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春秋时期鲁东南殉人墓的文化因素——兼及东夷与嬴秦文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1-25 02:07
春秋时期鲁东南地区存在着一些东夷古国,如薛国、莒国等,其贵族埋葬制度属于该时期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阶段墓葬制度中,在属于东夷的莒国、薛国等和地处西方的嬴秦贵族墓葬中皆多次发现殉人墓。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春秋中晚期莒国、薛国等贵族殉人墓之殉人和甘肃礼县圆顶山嬴秦贵族殉人墓及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之殉人方式的相近性。此为莒、薛等东夷古国和嬴秦文化因素相似性的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地下新出土的文字资料记述了秦人的祖先从东方被迁到西部甘肃礼县一带的重要史实,而在陇东南李崖遗址的考古新发现揭示了早期秦文化在陶器等方面与殷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以及地下新出土文字资料记载的相互印证,莒国、薛国等东夷古国和嬴秦贵族墓在殉人方式上之相似性应和二者在族属与文化渊源上之共性相一致,也进一步佐证了嬴秦东来说。
【文章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山东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墓室平面示意图(采自《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图三)
薛国故城在山东滕州市城南。滕州的西部是平原,薛国故城在平原地带东南边缘。在薛国故城遗址所发掘的9座墓中,属于春秋中晚期的殉人墓有M1、M2、M3、M4、M6、M7、M9。(1)发掘者认为,薛故城1号墓与2号殉人墓属于大型墓,大型墓里皆设有放置随葬器物的生土二层台,台上面放有器物箱,箱里置有铜、陶礼器;在椁内和棺外四周放有车马器、兵器及蚌制品等;死者头部与脚部则出土玉、石制品。薛故城1号、2号殉人墓,不仅规模较大,而且随葬青铜礼器数量丰富,墓主地位较高,显然属于薛国高级贵族。该墓地所发掘的1号、2号、3号、4号、6号、7号、9号墓(M1、M2、M3、M4、M6、M7、M9),都是长方形的土圹竖穴,没有墓道,坑里有棺、椁等木质葬具,墓里填土经过夯筑,墓主头向为北偏东。其中l号至4号墓在墓地西南角,6号、7号及9号墓在墓地东北角。据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该批墓可分成甲、乙两类。l号至4号墓属于甲类墓,即大型墓,6号、7号和9号墓属乙类墓,其规模较小(见图1、表1)。表1 春秋中晚期薛国贵族殉人墓简表(2) 墓名 墓葬规格 墓葬结构 墓向 随葬器物 年代 殉人 薛国故城1号墓 长方形土坑竖穴,四角呈圆形,未见墓道,墓底较平。墓口长7.74米、宽4.7米;墓底长是5.54米,宽为4.7米 墓坑北部有生土二层台以置随葬品,坑底发现一个殉人坑,呈不规则长方形。葬具为二椁二棺。内椁放在外椁正中。外椁长为4.04米,宽是3.1米;内椁长是3.6米,宽为2.7米。外棺长为2.24米,宽是1.15米;内棺长为2米,宽是0.86米。内外棺下部皆发现黑色漆皮痕。墓主侧身屈肢,头朝北。在椁盖板北头的苇席上殉犬一条,犬卧于席上,头朝南。随葬品集中放在二层台上、棺和椁之间以及人骨架附近 33度 发现陶、铜、玉、石及蚌器等1149件,其中陶器12件:盖豆6、罍6;青铜器主要是礼器,还有车马器、兵器、杂器等,计有599件。青铜礼器计28件:鼎8(列鼎7),簋6(形制、纹饰、大小皆相同)、簠2、鬲6、壶3、舟1、盘1、匜1;其他有石、玉、骨、蚌器等,计538件 春秋中晚期 殉人2个。在墓底中间的殉人坑里的是1号殉人,该殉人坑呈不规则长方形,长是1.65米,最宽处为0.6米,深是0.5米。坑中人骨架反剪双臂,头朝南,面部偏西,两腿因坑小而向上折起。经夯打的填土较为坚硬,没发现葬具。2号殉人则是在内椁室北部,头朝东,面朝上,没发现葬具 薛国故城2号墓 长方形土坑竖穴,圆形四角,未见墓道。墓口长为7.6米,宽是4米;墓底长为4.5米,宽是4米 其墓室结构和1号墓一致。墓室北端设有一个生土二层台,台上置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以放随葬品。葬具为二椁二棺,其结构和1号墓一致。外椁长为4.08米,宽是2.06米;内椁长为3.38米,宽是1.4米。外棺长是2.38米,宽为1.08米;内棺长是2.02米,宽为0.86米。墓主骨架已朽。外椁盖顶中间发现一条殉狗,头朝北,在椁盖上面俯卧 20度 随葬品有554件。随葬的青铜礼器置放于生土二层台上的木箱里。铜器有249件,除礼器外,还包括车马器、兵器、工具、杂器等。铜礼器计29件:鼎8(列鼎7),簋6件(形制大小相同)、簠2、鬲6、壶3、小罐1、舟1、盘1、匜1。还有玉、石、蚌器等 春秋中晚期 在椁室底部有一个长方形的殉人坑,坑里发现一个殉人骨架,头向南,足朝北,呈仰身直肢状。还在内椁室南部出土了3个人头骨,头骨附近出土了少量肢骨,他们应属于殉人 薛国故城6号墓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长3.7米,宽为2.18米;墓底长为2.7米,宽是2米 墓室北端设有一个生土二层台,墓底部放一椁一棺。椁长为2.4米,宽是1.54米;棺长是1.98米,宽为0.78米。 20度 随葬品主要为陶器,有十三件陶器:鬲6、豆4、罍2、罐1。发现四件铜器:鼎1、豆2、舟1 春秋中晚期 棺里发现一具人骨架,呈仰身直肢葬式。东椁室南部出土一具人骨架,头向北足朝南,呈四肢交叉状放置,似乎被捆绑埋入,没有葬具,应是殉人 薛国故城7号墓【注文3】 长方形土坑竖穴,是双人同穴墓。墓口长3.04米,宽为1.8米;墓底长为2.14米,宽是1.8米 在墓室北端设有放置随葬品的生土二层台。墓圹里埋有两人,西侧的一人棺椁俱备,东侧的一人是有棺无椁,中间未见隔梁。西椁长是2.1米,宽为1米;西棺长为1.84米,宽是0.74米。西棺里里人骨架头朝北,人骨架葬式呈侧身屈肢状,是男性 25度 出土十二件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只有一件铜器。具体包括铜舟1;陶鬲3、陶罍4、陶豆4 春秋中晚期 东棺里人骨架头朝北。东棺长是1.76米,宽为0.54米。东棺里人骨架呈仰身直肢葬式,双手交叉放在腹部,是女性 薛国故城9号墓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 长是3米,宽为1.8米;墓底长为2.5米,宽是1.7米 墓室北端设有生土二层台,墓底放单棺双椁。外椁长是2.2米,中间宽1.6米,两端宽为1.7米;内椁长为1.8米,中间宽0.8米,两端宽是0.94米。棺长为1.52米,宽是0.48、0.3米。棺里未见人骨, 可能已朽没 12度 出土十六件随葬品,具体如下:陶器:鬲3、罍3、豆2、圆形陶片1;铜器:鼎1、豆2、盘1、匜1;骨器:梳2 春秋中晚期 外椁室西侧发现一具人骨架, 头向北, 面朝西, 呈侧身屈胶状, 未见葬具, 应是殉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沂水纪王崮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兼谈嬴秦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之东夷文化因素[J]. 印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论春秋时期鲁东南殉人墓随葬青铜礼器的特点——兼谈莒、薛文化因素之异同[J]. 印群. 齐鲁学刊. 2015(03)
[3]论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人殉——兼谈嬴秦先人西迁之地望[J]. 印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论圆顶山秦早期墓地车马坑之殷文化因素[J]. 印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5]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J]. 毛瑞林,李永宁,赵吴成,王刚. 文物. 2002 (02)
[6]薛国故城勘查和墓葬发掘报告[J]. 宫衍兴,解华英,胡新立. 考古学报. 1991(04)
[7]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发掘简报[J]. 罗勋章. 文物. 1984(09)
[8]秦都雍城考古发掘研究综述[J]. 韩伟,焦南峰. 考古与文物. 1988 (Z1)
[9]秦国史迹钩沉[J]. 韩伟. 文物天地. 1988 (05)
本文编号:3517204
【文章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山东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墓室平面示意图(采自《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图三)
薛国故城在山东滕州市城南。滕州的西部是平原,薛国故城在平原地带东南边缘。在薛国故城遗址所发掘的9座墓中,属于春秋中晚期的殉人墓有M1、M2、M3、M4、M6、M7、M9。(1)发掘者认为,薛故城1号墓与2号殉人墓属于大型墓,大型墓里皆设有放置随葬器物的生土二层台,台上面放有器物箱,箱里置有铜、陶礼器;在椁内和棺外四周放有车马器、兵器及蚌制品等;死者头部与脚部则出土玉、石制品。薛故城1号、2号殉人墓,不仅规模较大,而且随葬青铜礼器数量丰富,墓主地位较高,显然属于薛国高级贵族。该墓地所发掘的1号、2号、3号、4号、6号、7号、9号墓(M1、M2、M3、M4、M6、M7、M9),都是长方形的土圹竖穴,没有墓道,坑里有棺、椁等木质葬具,墓里填土经过夯筑,墓主头向为北偏东。其中l号至4号墓在墓地西南角,6号、7号及9号墓在墓地东北角。据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该批墓可分成甲、乙两类。l号至4号墓属于甲类墓,即大型墓,6号、7号和9号墓属乙类墓,其规模较小(见图1、表1)。表1 春秋中晚期薛国贵族殉人墓简表(2) 墓名 墓葬规格 墓葬结构 墓向 随葬器物 年代 殉人 薛国故城1号墓 长方形土坑竖穴,四角呈圆形,未见墓道,墓底较平。墓口长7.74米、宽4.7米;墓底长是5.54米,宽为4.7米 墓坑北部有生土二层台以置随葬品,坑底发现一个殉人坑,呈不规则长方形。葬具为二椁二棺。内椁放在外椁正中。外椁长为4.04米,宽是3.1米;内椁长是3.6米,宽为2.7米。外棺长为2.24米,宽是1.15米;内棺长为2米,宽是0.86米。内外棺下部皆发现黑色漆皮痕。墓主侧身屈肢,头朝北。在椁盖板北头的苇席上殉犬一条,犬卧于席上,头朝南。随葬品集中放在二层台上、棺和椁之间以及人骨架附近 33度 发现陶、铜、玉、石及蚌器等1149件,其中陶器12件:盖豆6、罍6;青铜器主要是礼器,还有车马器、兵器、杂器等,计有599件。青铜礼器计28件:鼎8(列鼎7),簋6(形制、纹饰、大小皆相同)、簠2、鬲6、壶3、舟1、盘1、匜1;其他有石、玉、骨、蚌器等,计538件 春秋中晚期 殉人2个。在墓底中间的殉人坑里的是1号殉人,该殉人坑呈不规则长方形,长是1.65米,最宽处为0.6米,深是0.5米。坑中人骨架反剪双臂,头朝南,面部偏西,两腿因坑小而向上折起。经夯打的填土较为坚硬,没发现葬具。2号殉人则是在内椁室北部,头朝东,面朝上,没发现葬具 薛国故城2号墓 长方形土坑竖穴,圆形四角,未见墓道。墓口长为7.6米,宽是4米;墓底长为4.5米,宽是4米 其墓室结构和1号墓一致。墓室北端设有一个生土二层台,台上置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以放随葬品。葬具为二椁二棺,其结构和1号墓一致。外椁长为4.08米,宽是2.06米;内椁长为3.38米,宽是1.4米。外棺长是2.38米,宽为1.08米;内棺长是2.02米,宽为0.86米。墓主骨架已朽。外椁盖顶中间发现一条殉狗,头朝北,在椁盖上面俯卧 20度 随葬品有554件。随葬的青铜礼器置放于生土二层台上的木箱里。铜器有249件,除礼器外,还包括车马器、兵器、工具、杂器等。铜礼器计29件:鼎8(列鼎7),簋6件(形制大小相同)、簠2、鬲6、壶3、小罐1、舟1、盘1、匜1。还有玉、石、蚌器等 春秋中晚期 在椁室底部有一个长方形的殉人坑,坑里发现一个殉人骨架,头向南,足朝北,呈仰身直肢状。还在内椁室南部出土了3个人头骨,头骨附近出土了少量肢骨,他们应属于殉人 薛国故城6号墓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长3.7米,宽为2.18米;墓底长为2.7米,宽是2米 墓室北端设有一个生土二层台,墓底部放一椁一棺。椁长为2.4米,宽是1.54米;棺长是1.98米,宽为0.78米。 20度 随葬品主要为陶器,有十三件陶器:鬲6、豆4、罍2、罐1。发现四件铜器:鼎1、豆2、舟1 春秋中晚期 棺里发现一具人骨架,呈仰身直肢葬式。东椁室南部出土一具人骨架,头向北足朝南,呈四肢交叉状放置,似乎被捆绑埋入,没有葬具,应是殉人 薛国故城7号墓【注文3】 长方形土坑竖穴,是双人同穴墓。墓口长3.04米,宽为1.8米;墓底长为2.14米,宽是1.8米 在墓室北端设有放置随葬品的生土二层台。墓圹里埋有两人,西侧的一人棺椁俱备,东侧的一人是有棺无椁,中间未见隔梁。西椁长是2.1米,宽为1米;西棺长为1.84米,宽是0.74米。西棺里里人骨架头朝北,人骨架葬式呈侧身屈肢状,是男性 25度 出土十二件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只有一件铜器。具体包括铜舟1;陶鬲3、陶罍4、陶豆4 春秋中晚期 东棺里人骨架头朝北。东棺长是1.76米,宽为0.54米。东棺里人骨架呈仰身直肢葬式,双手交叉放在腹部,是女性 薛国故城9号墓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口 长是3米,宽为1.8米;墓底长为2.5米,宽是1.7米 墓室北端设有生土二层台,墓底放单棺双椁。外椁长是2.2米,中间宽1.6米,两端宽为1.7米;内椁长为1.8米,中间宽0.8米,两端宽是0.94米。棺长为1.52米,宽是0.48、0.3米。棺里未见人骨, 可能已朽没 12度 出土十六件随葬品,具体如下:陶器:鬲3、罍3、豆2、圆形陶片1;铜器:鼎1、豆2、盘1、匜1;骨器:梳2 春秋中晚期 外椁室西侧发现一具人骨架, 头向北, 面朝西, 呈侧身屈胶状, 未见葬具, 应是殉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沂水纪王崮春秋时期莒国贵族墓随葬车马坑——兼谈嬴秦贵族墓随葬车马坑之东夷文化因素[J]. 印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论春秋时期鲁东南殉人墓随葬青铜礼器的特点——兼谈莒、薛文化因素之异同[J]. 印群. 齐鲁学刊. 2015(03)
[3]论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人殉——兼谈嬴秦先人西迁之地望[J]. 印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论圆顶山秦早期墓地车马坑之殷文化因素[J]. 印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5]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J]. 毛瑞林,李永宁,赵吴成,王刚. 文物. 2002 (02)
[6]薛国故城勘查和墓葬发掘报告[J]. 宫衍兴,解华英,胡新立. 考古学报. 1991(04)
[7]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发掘简报[J]. 罗勋章. 文物. 1984(09)
[8]秦都雍城考古发掘研究综述[J]. 韩伟,焦南峰. 考古与文物. 1988 (Z1)
[9]秦国史迹钩沉[J]. 韩伟. 文物天地. 1988 (05)
本文编号:3517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51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