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汉画像石
发布时间:2021-11-25 05:49
现存放于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的一块"天上人间"汉画像石,为东汉中晚期抱鼓石祠堂侧壁石,是国家一级文物。整件作品由正面的蹶张、翼虎,侧面的仙界图、狩猎图、出行图等图案组合而成,其主要反映墓主人在天上和人间生活的内容,因此取名为"天上人间"。其石材、独特的构图和雕刻手法,以及艺术风格,充分反映了东汉时期淮北地区的丧葬文化特色。本文主要从此件藏品的用途、图案文化、石材及雕刻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等加以分析与品评。
【文章来源】:东方收藏. 2020,(1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翼虎图OrientalCollection88
“天上人间”汉画像石武可/文●出土及描述“天上人间”汉画像石,现藏于淮北市博物馆,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76年出土于相山脚下的淮北发电厂(现淮北大唐电厂)院内。这块汉画像石为东汉墓葬祠堂的建筑构件,由于历史原因,仅遗留这一块侧壁石。这件作品正面宽34、侧面长112、高114厘米。经考古发掘鉴定,此石件为东汉中晚期抱鼓石祠堂侧壁石(图1),采用平面剔地浅浮雕技法。画像分正面(图2、3):上部立面、下部弧面,侧面为平面。正面上部立面是蹶张图(图4),雕刻一位力■图1“天上人间”抱鼓石型汉画像石祠复原样貌图■图2“天上人间”汉画像石原石正面大无比的武士双目圆瞪,双脚蹬弩,双手则用力拉弩弦上箭的情景;下部弧面是翼虎图(图5),雕刻一只在双前肢上方生长有一对翅膀的翼虎,双目圆瞪、口大张,向前飞奔的画面。侧面分上、中、下三组画面(图6、7),分别是仙界图,刻画场面为汉代人向往中的神仙世界,左右有高低两个天台,天台建在九重山上,高的天台上右边坐着长有羽翼的墓主人,对面站着侍女,两者中间植一棵若木树,低的天台上站着一只九尾狐,昂首翘尾;中部是一组人间的狩猎图,右面一人骑在飞奔的马上,张弓射箭,欲射一只惊跑的小鹿,左面一人在鹿前待捕;下部是一组出行图,左面一人持笏相迎,右面一侍从作导骑,导骑后为单匹马拉的一辆舆上竖车盖的轺车,车上乘坐有两人。其中前面一人为驭者,后为主人。驭者双手持辔,主人似持棨信坐在支着华盖的轺车上。整个汉画像石图画主要显按语:现存放于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的一块“天上人间”汉画像石,为东汉中晚期抱鼓石祠堂侧壁石,是国家一级文物。整件作品由正面的蹶张、翼虎,侧面的仙界图、狩猎图、出行图等图案组合而
主城区地下。史料记载:夏朝相土在此建城。曾为春秋宋国国都、秦为泗水郡治所、西汉为沛郡治所、东汉为沛国国都。相城在历史上出现许多名人,如孔子晚年弟子且排名七十二贤之列的颛孙师、秦相蹇叔、东汉太尉徐防、唯物论者桓谭、竹林七贤之嵇康、刘伶等均为此地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文化积淀深厚,不但有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还有才艺双全的隐士。汉高祖帝四年(前203),相城作为沛郡治所,管辖37个县。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封次子刘辅为沛王,沛郡改名为沛国,其治所仍在相城。当时管辖21个县,计有民户200495户。这时的相城虽然比不上西汉时的辉煌,但仍不失为一方的政治中心,可以想象当时的景象何等繁荣。由此可见,此块汉画像石无论是从图案文化还是雕刻技法上都从客观上反映了相城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人才辈出这一事实。(作者工作单位:淮北市博物馆)参考文献:1.《淮北市汉代画像石图录》,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编;2.《论汉代的墓上祠堂及其画像》,信立祥著;3.《汉画新释》,刘辉著;4.《汉画像的象征世界》,朱存明著;5.《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朱存明著;6.《画像石鉴赏》,张道一著;7.《汉画像石造型艺术》,杨絮飞著。■图6“天上人间”汉画像石原石侧面■图7“天上人间”汉画像石原石侧面拓片■图82019年相山渠沟后山发掘的汉墓小型汉画像祠堂89藏海观澜
本文编号:3517529
【文章来源】:东方收藏. 2020,(15)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翼虎图OrientalCollection88
“天上人间”汉画像石武可/文●出土及描述“天上人间”汉画像石,现藏于淮北市博物馆,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76年出土于相山脚下的淮北发电厂(现淮北大唐电厂)院内。这块汉画像石为东汉墓葬祠堂的建筑构件,由于历史原因,仅遗留这一块侧壁石。这件作品正面宽34、侧面长112、高114厘米。经考古发掘鉴定,此石件为东汉中晚期抱鼓石祠堂侧壁石(图1),采用平面剔地浅浮雕技法。画像分正面(图2、3):上部立面、下部弧面,侧面为平面。正面上部立面是蹶张图(图4),雕刻一位力■图1“天上人间”抱鼓石型汉画像石祠复原样貌图■图2“天上人间”汉画像石原石正面大无比的武士双目圆瞪,双脚蹬弩,双手则用力拉弩弦上箭的情景;下部弧面是翼虎图(图5),雕刻一只在双前肢上方生长有一对翅膀的翼虎,双目圆瞪、口大张,向前飞奔的画面。侧面分上、中、下三组画面(图6、7),分别是仙界图,刻画场面为汉代人向往中的神仙世界,左右有高低两个天台,天台建在九重山上,高的天台上右边坐着长有羽翼的墓主人,对面站着侍女,两者中间植一棵若木树,低的天台上站着一只九尾狐,昂首翘尾;中部是一组人间的狩猎图,右面一人骑在飞奔的马上,张弓射箭,欲射一只惊跑的小鹿,左面一人在鹿前待捕;下部是一组出行图,左面一人持笏相迎,右面一侍从作导骑,导骑后为单匹马拉的一辆舆上竖车盖的轺车,车上乘坐有两人。其中前面一人为驭者,后为主人。驭者双手持辔,主人似持棨信坐在支着华盖的轺车上。整个汉画像石图画主要显按语:现存放于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的一块“天上人间”汉画像石,为东汉中晚期抱鼓石祠堂侧壁石,是国家一级文物。整件作品由正面的蹶张、翼虎,侧面的仙界图、狩猎图、出行图等图案组合而
主城区地下。史料记载:夏朝相土在此建城。曾为春秋宋国国都、秦为泗水郡治所、西汉为沛郡治所、东汉为沛国国都。相城在历史上出现许多名人,如孔子晚年弟子且排名七十二贤之列的颛孙师、秦相蹇叔、东汉太尉徐防、唯物论者桓谭、竹林七贤之嵇康、刘伶等均为此地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文化积淀深厚,不但有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还有才艺双全的隐士。汉高祖帝四年(前203),相城作为沛郡治所,管辖37个县。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封次子刘辅为沛王,沛郡改名为沛国,其治所仍在相城。当时管辖21个县,计有民户200495户。这时的相城虽然比不上西汉时的辉煌,但仍不失为一方的政治中心,可以想象当时的景象何等繁荣。由此可见,此块汉画像石无论是从图案文化还是雕刻技法上都从客观上反映了相城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人才辈出这一事实。(作者工作单位:淮北市博物馆)参考文献:1.《淮北市汉代画像石图录》,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编;2.《论汉代的墓上祠堂及其画像》,信立祥著;3.《汉画新释》,刘辉著;4.《汉画像的象征世界》,朱存明著;5.《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朱存明著;6.《画像石鉴赏》,张道一著;7.《汉画像石造型艺术》,杨絮飞著。■图6“天上人间”汉画像石原石侧面■图7“天上人间”汉画像石原石侧面拓片■图82019年相山渠沟后山发掘的汉墓小型汉画像祠堂89藏海观澜
本文编号:3517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51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