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视角下魏晋“徙戎”思想的历史生成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2-01-14 14:46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人口大量内迁、与汉民杂处,当时儒家士人阶层出现了主张民族疏离的"徙戎"思想。在传统史学研究基础上,对于该问题需要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从历史人类学时段理论和文化中心视阈来看,魏晋"徙戎"思想是中国历史长时段纵向作用积累的产物,其本质是华夷文化差异在部分儒家士人头脑中的畸形反映。以古鉴今,一套保障各民族基于文化差异的深层心理趋向"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的制度安排,是当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要认真面对和努力推进的工作。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长时段理论下的“徙戎”思想
三、文化中心视阈下的“徙戎”思想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中南部政区扩展与民族关系变化研究[J]. 王文光,孙雪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继承与突破: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前景及其可能[J]. 王文光,朱映占.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8(03)
[3]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的历史与文化[J]. 李文钢.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2)
[4]由江统《徙戎论》看汉魏六朝民族策略的得失[J]. 时国强. 贵州文史丛刊. 2015(01)
[5]论民族融合大势之下的西晋“徙戎”理论[J]. 张爱波,亓凤珍. 东岳论丛. 2012(07)
[6]从文化人类学到历史人类学[J]. 杨庭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04)
[7]《徙戎论》的命运与“天下一家”的格局[J]. 李鸿宾. 河北学刊. 2005(03)
[8]晋代史论探析[J]. 宋志英. 南开学报. 2001(03)
[9]论我国古代民族观的演变[J]. 彭建英.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 1996(03)
[10]谈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完成形式——兼与黎澍同志商榷[J]. 周维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3)
本文编号:3588689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长时段理论下的“徙戎”思想
三、文化中心视阈下的“徙戎”思想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中南部政区扩展与民族关系变化研究[J]. 王文光,孙雪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继承与突破: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前景及其可能[J]. 王文光,朱映占.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8(03)
[3]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的历史与文化[J]. 李文钢. 广西民族研究. 2018(02)
[4]由江统《徙戎论》看汉魏六朝民族策略的得失[J]. 时国强. 贵州文史丛刊. 2015(01)
[5]论民族融合大势之下的西晋“徙戎”理论[J]. 张爱波,亓凤珍. 东岳论丛. 2012(07)
[6]从文化人类学到历史人类学[J]. 杨庭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04)
[7]《徙戎论》的命运与“天下一家”的格局[J]. 李鸿宾. 河北学刊. 2005(03)
[8]晋代史论探析[J]. 宋志英. 南开学报. 2001(03)
[9]论我国古代民族观的演变[J]. 彭建英.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 1996(03)
[10]谈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完成形式——兼与黎澍同志商榷[J]. 周维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3)
本文编号:3588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58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