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才”何以“大典”:明代科举经费的编征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2-01-15 01:49
科举制度发展至明代,伴随着地方赋役制度改革与国家财政转型,其运作内容与成本逐渐以折银的方式加以呈现,主要体现在宾兴与科场两个方面。通过对浙江"均平法"改革的考察可知,明代地方宾兴经费的变化,存在着扩张与紧缩并行的趋势,不同名目之间,编征的标准亦不统一,经费在定额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小的"浮额"。科场供应在货币化的同时,始终无法摆脱"役"的形式,并有重役转向重费的趋势。随着明末国家危机的加深,科举经费逐渐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对于科举制,在肯定其所产生的社会流动时,也需注意其产生的社会成本。
【文章来源】:安徽史学.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宾兴与科场:明代科举经费之制
二、定额与浮额:明代宾兴经费的计算与派征
(一)宾兴之费的编征
(二)明代后期科举经费的变化
三、费役之间:明代科场之供的改革与困境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举人的路费:明代的科举、社会与国家[J]. 丁修真.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01)
[2]财竭商罄:晚明北京的“公私困惫”问题——以《宛署杂记》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 高寿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明代浙江地方财政结构变迁研究[D]. 丁亮.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89653
【文章来源】:安徽史学.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宾兴与科场:明代科举经费之制
二、定额与浮额:明代宾兴经费的计算与派征
(一)宾兴之费的编征
(二)明代后期科举经费的变化
三、费役之间:明代科场之供的改革与困境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举人的路费:明代的科举、社会与国家[J]. 丁修真.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01)
[2]财竭商罄:晚明北京的“公私困惫”问题——以《宛署杂记》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 高寿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博士论文
[1]明代浙江地方财政结构变迁研究[D]. 丁亮.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89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58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