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以苏州织造局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20 19:26
  苏州织造局的运作体系,工匠必须纳入局内。此种形态下,工匠缺乏人身自由,并且朝廷认为织造局本身就是为自身服务的,因此恣意掌控局内工匠,逐年加派,使得任务繁重,削弱了工匠技术创造的积极性;而织造工序等手艺技术异常繁杂,工序中某几样技术无法传承的可能性增加,再者,工匠躬于实践是提升个体技术最佳的方法,但前提是此项技术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但大多数工匠疲于应付官府指派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手工业本身又极为强调家族、宗族内部传承,不愿吸收西方先进丝织技术,这一切都造成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其由盛转衰是必然的。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苏州织造局发展概况
    (一)元代苏州织造局概述
    (二)明代苏州织造局沿革
    (三)清代苏州织造局沿革
        1.顺治年间
        2.康熙年间
        3.咸丰年间
        4.同治二年
        5.光绪三十二年
二、苏州织造局的运作模式
    (一)明代领织制织造方式
    (二)清代“买丝招匠”制
三、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一)专职强权制度体系对手工业的消极影响
    (二)手工业者自身创新匮乏
    (三)传统手工业传承技术观念的缺陷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特点与作用——中国手工业文化传承方式研究之一[J]. 孟凡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11(31)
[2]清代前期江南织造的几个问题[J]. 范金民.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9(01)



本文编号:3664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664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