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代文官升转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5 23:41
  清代文官升转制度是在沿袭明制的基础上,结合了自身统治的需要而形成的具有清代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自入关以后,清代文官升转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磨合与调整,直到乾隆和嘉庆朝才基本定型。清代中后期,内外局势之变迫使清政府对包括文官升转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本文从清代文官官缺的授职方式入手,结合《大清会典》中所载的授官班次的内容,将清代文官的升转分为开列具题升迁、拣选升迁、月选升迁、请旨升迁、保举升迁等几大类,再以品级和职务的高低及职司为顺序,主要从升迁方式、升迁办法、升迁路径等几个方面对清代文官升转制度加以分析和研究。晚清时期,一方面,制度本身运行已久,积累了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时易世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政治制度及相关学说被引进,中国人也走向世界,开始了解和学习西方文明。为了挽救王朝统治危机,清政府在其统治末期发起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改革,对官制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清代文官升转制度开始向有着近代科层制特点的文官升转制度转型。本文分为七章,加上结语共八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

【文章页数】:4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清代文官升转制度概述
    2.1 文官体系
        2.1.1 京、外文官
        2.1.2 文官品级与官职
        2.1.3 文官官缺
    2.2 文官升转的方式和涵义
        2.2.1 文官流动方式
        2.2.2 升转的涵义
    2.3 文官升转的标准和要求
        2.3.1 论俸
        2.3.2 考绩
        2.3.3 事故
        2.3.4 回避
        2.3.5 文官升转的形式和程序上要求
第3章 开列具题升转京官
    3.1 大学士、部院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内阁学士
        3.1.1 升迁内阁大学士
        3.1.2 升迁部院尚书、左都御史
        3.1.3 升迁侍郎
        3.1.4 升迁内阁学士
    3.2 三品京堂
        3.2.1 升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3.2.2 升迁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3.2.3 升迁太常寺卿
        3.2.4 升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3.2.5 升迁顺天府尹和奉天府尹
        3.2.6 升迁宗人府府丞
    3.3 四品和五品京堂
        3.3.1 升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
        3.3.2 升迁太常寺少卿
        3.3.3 升迁鸿胪寺卿
        3.3.4 升迁太仆寺少卿
        3.3.5 升迁内阁侍读学士
        3.3.6 升迁通政使司参议
        3.3.7 升迁光禄寺少卿
        3.3.8 升迁鸿胪寺少卿
        3.3.9 升迁顺天府丞、奉天府丞
        3.3.10 升迁钦天监监正
    3.4 翰林院和詹事府文官升转
        3.4.1 清代翰林院和詹事府文官的入仕
        3.4.2 翰、詹文官的内升
        3.4.3 翰、詹文官的外转
        3.4.4 清代翰、詹文官升转的特点
        3.4.5 清末官制变革后的翰林官升转
    3.5 清代科、道的选任与升转
        3.5.1 科、道官员的任用
        3.5.2 科、道官员的升转
        3.5.3 清代科、道官员选任与升转的特点
        3.5.4 清末官制变革后的科、道官员升转
第4章 开列具题升转外官及开列具题升转诸因素分析
    4.1 总督
        4.1.1 直省总督沿革
        4.1.2 授职方式和升迁办法
        4.1.3 升迁路径
    4.2 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
        4.2.1 沿革
        4.2.2 授职方式和升迁路径
    4.3 巡抚
        4.3.1 沿革
        4.3.2 授职方式和升迁办法
        4.3.3 升迁路径
    4.4 布政使
        4.4.1 沿革
        4.4.2 授职方式和升迁办法
        4.4.3 升迁路径
    4.5 按察使
        4.5.1 沿革
        4.5.2 授职方式和升迁办法
        4.5.3 升迁路径
    4.6 开列升转程序
        4.6.1 开列前提
        4.6.2 开列具题
        4.6.3 开列本章之运行及处理
    4.7 开列升转诸因素分析
        4.7.1 按例升迁
        4.7.2 论功叙劳升迁
        4.7.3 君主的权衡
        4.7.4 党争因素
第5章 拣选升迁、月选升迁、请旨升迁、保举升迁
    5.1 拣选升迁
        5.1.1 拣选升迁宗人府和陵寝宗室司员
        5.1.2 拣选升迁京师各衙门司官题缺
        5.1.3 拣选升迁其他司官、小京官
        5.1.4 拣选升迁外官题、调等缺
    5.2 月选升迁
        5.2.1 推升和即升
        5.2.2 月选升迁的流程
        5.2.3 月选升迁的选法
    5.3 请旨升迁
        5.3.1 请旨升迁盐运使
        5.3.2 请旨升迁道、府
    5.4 保举升迁
        5.4.1 京察一等保举记名外放道、府
        5.4.2 俸满截取保举记名外放道、府
        5.4.3 特旨保举记名内、外官升道、府
        5.4.4 保举记名主事升直隶州知州
        5.4.5 保举记名小京官升同知、通判
        5.4.6 保举拣选记名升迁
        5.4.7 效力期满保题注册升迁
第6章 清代文官升转线路
    6.1 京官升转线路
        6.1.1 文官入仕
        6.1.2 《品级考》中的京官升转线路
        6.1.3 京官实际升转线路—以《清史列传》为分析中心
    6.2 外官升转线路
        6.2.1 《品级考》中的外官升转线路
        6.2.2 外官实际升转线路——以《清史列传》为分析中心
第7章 晚清官制改革和文官升转制度的变化
    7.1 清代文官升转制度的局部调整
        7.1.1 清代中后期的升途变动
        7.1.2 清廷的局部适应性调整
        7.1.3 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的官制更张与转型
    7.2 清末官制改革后的文官制度概述
        7.2.1 文官体系与架构
        7.2.2 清末文官品级与官职
        7.2.3 清末入仕之径的变化
    7.3 清末文官升转制度的转变
        7.3.1 升转方式的变化
        7.3.2 设置新职官和调整文官品级以疏通升转
        7.3.3 升转的各自为政
        7.3.4 升转重考核、明保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89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989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