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隋代佛造像——以蚌埠市博物馆所藏两件隋代铜造像为例
发布时间:2024-12-26 03:42
隋代佛教空前兴盛,存世的佛造像数量也非常之多。作者尝试以蚌埠市博物馆所藏两件隋代铜造像为例,通过探究佛造像的特点以及鉴定方法,浅析隋代佛造像的发展。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0474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图4 隋代造像
图3隋代造像5隋代佛造像的发展
图1 隋“开皇十三年”铜造像
该铜造像(图1)为本馆旧藏,工作人员于1979年自本市废品回收站拣选。其底座长2.5厘米,高9.8厘米,背光宽3.3厘米,重52克,铜质。佛像为立佛,束发高髻,着通肩长袈裟,形体清瘦,立于圆座之上。背光下为莲瓣花纹,上饰火焰纹。佛像下有四足方座,后两足残无法站立,前足外侧有阴刻铭....
图3 隋代造像
隋代的佛像(图3、图4)比例略嫌失调,往往头大身小、腿稍短,造型稍板滞,动态感不强。体驱壮硕,有厚重感。佛像肉髻较为平缓,面部丰满,衣纹有的仍较浅薄,躯体饱满。从这几大特征中可以看出,隋代的佛像在制作方面较为自由且较为世俗化。据统计,仅长安、洛阳寺观中所绘宗教壁画就达三百多壁。图....
图2 隋“大业三年”铜造像
该铜造像(图2)为本馆旧藏,工作人员于1978年从本市征购。高10.3厘米,宽3.6厘米,底边长3.2厘米,重50克,铜质。佛像为立佛,身披袈裟,双手合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跣足立于圆座之上,下为双层四足方座,有背光。背面阴刻铭文“大业三年十二月廿三日请信仕女董道庭为夫(袁)安强健敬....
本文编号:4020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402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