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隰县瓦窑坡M30出土刻纹铜斗的制作工艺
发布时间:2025-03-15 04:15
<正>前 言山西隰县瓦窑坡墓地M29、M30是三晋地区目前所见等级最高的春秋中期墓葬[1],出土遗物丰富。其中,铜斗M30∶20、21器盖和器身内外壁均饰有大量的线刻几何纹或鱼纹,器形别致,工艺精细(图一;图二)。这也是目前所见刻纹铜器中年代最早的[2],为研究春秋时期刻纹铜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为揭示此件刻纹铜斗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特征,我们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科学分析,以期更深入认识春秋时期刻纹铜器的出现和发展,以及铜器风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前 言
一、样品与分析方法
二、分析结果
(一)结构特征
(二)金相组织
(三)合金成分
(四)X射线影像
(五)刻纹形态
三、相关问题讨论
(一)材质和制作工艺多样化
(二)焊接工艺多样化
1.器盖(锡青铜)锻制成型,刻纹,并在中心位置预留一个工艺孔。
2.器身(锡青铜)锻制成型,刻纹。
3.器柄(铅锡青铜)前端兽首为空心结构,兽首底部预留工艺孔。
(三)纹饰制法多样化
结 语
本文编号:4035145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前 言
一、样品与分析方法
二、分析结果
(一)结构特征
(二)金相组织
(三)合金成分
(四)X射线影像
(五)刻纹形态
三、相关问题讨论
(一)材质和制作工艺多样化
(二)焊接工艺多样化
1.器盖(锡青铜)锻制成型,刻纹,并在中心位置预留一个工艺孔。
2.器身(锡青铜)锻制成型,刻纹。
3.器柄(铅锡青铜)前端兽首为空心结构,兽首底部预留工艺孔。
(三)纹饰制法多样化
结 语
本文编号:4035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4035145.html
上一篇:西周柳叶形青铜短剑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