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满族文官群体研究(1775-1820)
发布时间:2017-07-07 10:23
本文关键词:清代中期满族文官群体研究(1775-1820)
【摘要】:有清一代,独具特色文官制度下的中期满族文职官员,作为清廷统治核心权力阶层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皇帝礼遇与优待,满族官员入仕的简易便捷及接受教育服务于统治的功利性,不仅使满族官员渐趋平庸,又注定其仍可身居各衙门要职。在例行的京察与大计制度淘汰庸劣官员难以发挥正常作用的情况下,皇帝运用人事最终控制权极力维护满族官员官僚地位。皇帝虽深知这是一群平庸、贪婪之辈,但因维护统治、满族特权及满汉权力平衡的需要,不得不采取调动、只罚不革等方法保留其官职。 因循守成思想以及进行整饬吏治的失败不仅进一步加剧皇帝固守“祖制”的理念,又一改正常例行的“好官”评价标准。在中期混沌的官场,受皇帝赏识的是老成持重,墨守成规的“老臣”。相反,一批年轻有为、忧国忧民官员被排斥在权力核心层之外,这样奇特政治现象既说明中期皇帝缺乏改革时弊、振衰起颓的魄力,又在政治体制与人事安排上注定清朝走向衰落的大趋势。除此之外,满族官员骄奢专横行为以及皇帝对这一官僚群体的过度倚重,使本来已积怨较深的满汉矛盾有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向,从而使汉族官员感到朝政的黑暗、颓败和前途渺茫,于是不仅在仕途上消极无为、得过且过,甚至极力避免介入政治,从而更加剧了中期清廷可用之人的匮乏。 因此,在皇帝守成思想、满族官员庸劣无为,占据要职、汉族官员消极并逃离政治等方面共同作用下,清代中期政治表现出僵腐、毫无活力,与此同时社会矛盾尖锐、频繁起义与暴动更致清廷危机四起。十八世纪末期,清统治者对西方各国情形的茫然及周边国家被西方侵占的事实不以为意,以及对英国使团来华的动机、目的没有清晰的洞察,反而盲目自大排外,清朝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落与瓦解的危机之路。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珠江口隆隆的炮声,大清帝国渐趋衰亡。
【关键词】:清朝 满族 文官 乾隆帝 嘉庆帝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91.42;K2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一) 本课题学术回顾8-10
- (二) 本课题研究方法、思路及学术价值10-11
- (三) 相关概念解释及说明11-12
- 一、 清代中期满族文官群体的形成12-17
- (一) 独具特色的清代文官制度的确立12-15
- (二) 清代文官制度下满族文官群体的形成15-17
- 二、 清代中期满族文官的任用17-26
- (一) 满族文官的旗籍及入仕途径17-22
- (二) 满族文官给假与致仕制度22-26
- 三、 清代中期满族文官入仕教育及培训26-33
- (一) 满族文官入仕前的教育26-30
- (二) 满族文官为官后的培训30-33
- 四、 清代中期满族文官的政绩与考课33-52
- (一) 满族文官的任职年限33-40
- (二) 满族文官的居官政绩40-46
- (三) 满族文官的考课46-52
- 五、 清朝皇帝眼中真实的中期满族文官52-61
- (一) 满族文官奏对与皇帝谕旨朱批52-55
- (二) 满族文官素养、渎职与骄奢55-58
- (三) 皇帝眼中的满族文官58-61
- 六、 外籍使团笔下的清代中期满族文官61-65
- (一) 官员傲慢自大、为官善变61-62
- (二) 官场满汉矛盾中占据民族优势62-63
- (三) 官员无视法规、腐败严重、匪患之风愈演愈烈63-65
- 七、 余论65-67
- 参考文献67-71
- 附录71-98
- 致谢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炳炎;;清代八旗世爵世职群体的入仕考察[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2 刘毓兰;清代官员的罚俸制度[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02期
3 冯尔康;清代引见履历档案的史料价值——以雍正朝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04期
4 姚舞艳;;试论清代官员的致仕制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薛刚;;清代京官考核制度中的满汉差异问题[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8期
6 韩晓洁;;清代满人入仕及迁转途径考[J];满族研究;2009年04期
7 常越男;;清代官员考课中的“四格八法”[J];历史档案;2011年04期
8 韦庆远,柏桦;论清代文官制度[J];求是学刊;1994年02期
9 杜家骥;清代官员选任制度述论[J];清史研究;1995年02期
10 江地;;清代官制概述(下)[J];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03期
,本文编号:529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2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