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文武之政”与孔子的政治理想

发布时间:2017-07-07 20:12

  本文关键词:“文武之政”与孔子的政治理想


  更多相关文章: “文武之政” 孔子 “方策” 治国方略


【摘要】: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及其思想渊源是认识和研究儒学的基础。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政治思想尤为突出,主张“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推崇周初“文武之政”是其鲜明的特点之一。孔子未曾详细论述“文武之政”的具体内容,史料文献也没有详细解释,甚至现今也没有以此为考察中心的论作。但周初部分政治理念,如“明德慎罚”、“敬天保民”、“勤政修身”等思想,曾受到学者很大程度的关注。本文将“文武之政”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探讨,通过对文王、武王、周公时期治国史事的记载,分析“文武之政”的相关问题及孔子“王道政治”的理想渊源。 周初文、武、周公之史事,孔子认为是“有记”可循、有法度可依的。孔子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指的就是记录在竹简木椟等“方策”载体上的历史文献。当时的“方策”典籍远多于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材料,对孔子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今本《逸周书》、《尚书》、《诗经》、《周易》、《竹书纪年》等传世文献中有不少篇章,属于孔子所说的“方策”,包含了丰富的“周政”内容。还有一些新出土文献,是以往我们从未见到的周初文献,如清华简有关文王遗言的《周训》篇,是反映“周训”内容的重要“方策”。这些文献资料中大量“文武之政”的记载,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材料来源。 孔子所说的“文武之政”,指西周初期周文王、武王执政期间,包括周公旦辅政勤天下之时,所贯彻执行的政治理念及推行的政治举措,集中体现在文王、武王、周公等政治家、思想家的为政过程中。商周易代,但就制度和文化而言,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而非颠覆性的改换。夏商及先周时期积累的大量政治制度经验,都为周初统治者传承下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来看,周初政治文化并非形成于一时,而是在总结前代政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周初众多政治家、思想家实践,在文、武、周公时期得以发展奠基,进而总结完善而成。周初政治文化集上古三代治国方略之大成,也集周初众多政治家、思想家智慧于一体,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礼乐治国的典章制度。 “文武之政”继承了上古三代政治文明,又在先周发展史中与不同的地域文化交融汇通,不断得以调整和充实。文王初期就十分注重汇集和运用以往政治思想,后又发展了“中道”思想、把握时遇、以刑辅德等思想,使之更为充实。武王、周公效法文王,勤勉谨慎、严于修己、志于安人定国,实现了“小邦周”政治文化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文、武、周公三代继承并发展了从上古历代政治文明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形成了周初影响后世数千年的为政治国理念。 周初文、武、周公之政,其实质就是推行王道之治,以礼乐文化作为为政牧民之本,行仁讲德。至春秋时,仍有一些周政思想运用于社会。孔子好学善学,又得益于鲁国礼乐文化丰富的大环境,内外因素结合产生的独到效果,就是发现了“文武之政”作为治国理论的有效价值。在孔子看来,尧、舜、禹、汤、文、武等圣王明君的治世之道,是为“明王之治”,是救世治弊的良剂。孔子推崇“文武之政”,主张追述尧舜之道、效法文武法则,以之匡正“礼坏乐崩”的现实社会。 在欣羡“周政”带来“大同”治世的同时,孔子积极研习“方策”典籍,汲取有益的周政思想精华。现实从政失败和多年羁旅生活带来的潜心思考,最终形成了其王道政治理想。春秋社会之弊病在于“礼坏乐崩”,以周初“文武之政”来修复当世的礼乐文化,便是孔子的最佳选择,也是改变春秋之乱、实现大治的根本之策。因此孔子极力主张通过“方策”了解和学习“文武之政”,以应用于春秋当世。孔子按照心目中的周政模式,提出了整套宪章文武的主张,包括实行王道政治、力倡德主刑辅、以民为本、为政在于得人等治国之大方略。这些“德治”、“民本”等思想,尽管不见用于当时社会,但孔子以道德教化治国的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思想的主导,影响深远。 孔子思想学说有诸多来源,而“文武之政”是其政治理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文武之政”又是孔子王道政治理想的一个样板,周初社会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大同社会样板。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先秦文明、重新全面而真实地认识孔子、客观审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都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文武之政” 孔子 “方策” 治国方略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22.2;K224;D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绪论9-13
  • 1、“文武之政”释义9-10
  • 2、孔子推崇“文武之政”10-11
  • 3、学术界对“文武之政”的研究11-12
  • 4、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二、古史典籍中的“文武之政”13-25
  • 1、孔子所见之“方策”14-15
  • 2、“方策”中的“文武之政”15-24
  • (1)与“文武之政”相关的“方策”15-18
  • (2)“方策”对“文武之政”的记载18-24
  • 3、今之所见的其他相关典籍24-25
  • 三、文、武、周公的治国方略25-42
  • 1、“文武之政”的形成26-27
  • 2、文、武、周公的政治实践27-31
  • (1)文王“阴谋修德以倾商政”27-29
  • (2)武王、周公承继大业灭商建周29-31
  • 3、明德慎罚31-34
  • (1)敬德明德31-33
  • (2)慎刑慎罚33-34
  • 4、敬天保民34-39
  • (1)敬天命重人事35-36
  • (2)保民重民36-38
  • (3)教化于民38-39
  • 5、贤人政治39-42
  • (1)王者修身自勉39-41
  • (2)择贤人辅政41-42
  • 四、孔子与“文武之政”42-57
  • 1、孔子的理想政治状态43-46
  • (1)“四子侍座”时的感怀43-44
  • (2)“农山言志”时的畅想44-45
  • (3)“纵论礼运”时的向往45-46
  • 2、孔子对“文武之政”的论述46-52
  • (1)孔子对文王的论说47-48
  • (2)孔子对武王的论说48-49
  • (3)孔子对周公的论说49-50
  • (4)孔子心目中的“周政”50-52
  • 3、孔子怎样“宪章文武”52-57
  • (1)力倡德主刑辅52-54
  • (2)主张以民为本54-55
  • (3)为政在于得人55-56
  • (4)主张王道政治56-57
  • 五、结语57-60
  • 参考文献60-65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峰;;先周文化的内涵及其渊源探讨[J];考古学报;1991年03期

2 杨朝明;;《逸周书》所见灭商之前的周公[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叶文宪;先周史溯源[J];史学月刊;1995年06期

4 杨朝明;沈约与《今本竹书纪年》[J];史学史研究;1999年04期

5 徐锡台;;早周文化的特点及其渊源的探索[J];文物;1979年10期

6 李学勤;;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J];文物;2009年06期

7 赵平安;;关于《保训》“中”的几点意见[J];中国史研究;2009年03期

8 杨朝明;《礼运》成篇与学派属性等问题[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清华大学历史系 刘光胜;[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忠强;早期儒家“为己之学”考述[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1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31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b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