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

发布时间:2017-07-26 15:24

  本文关键词: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实录 文化 传承 贡献


【摘要】:历史是文化的创制过程,文化是历史的文明结晶,二者是二位一体的关系。在历史与文化的传播中,史书的传播途径最为有效。在史书中,实录体史书有着特殊的承传功能。它的史料来源于原始记录和初级、二级史料性史书,这些史料经过实录的裁剪、整序和润饰后,很方便地为下游性史书所采掇,从而成为历代当朝纪传体《国史》、后修纪传体正史、编年史、杂史的史源。古代实录这种承上启下的史料流程,也就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承传过程。因此,实录在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与贡献。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实录 文化 传承 贡献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70020):实录修撰与中国传统史学流变成果之一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一、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地位“文化”简单点说就是“人化”,是“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前者是指被人认识和改造的自然对象,后者是指人对自然对象的认识和改造过程。自然既包括客观的自然世界,也包括人的自然本性。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形成了物理、化学、生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爱莲;清代的国史馆及其修史制度[J];史学集刊;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菊;胡适年谱思想略论[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2 许刚;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王学典陈峰;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4 彭怒;关于建筑历史、历史学理论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2年06期

5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6 罗志田;难以区分的新旧:民初国学派别的异与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罗志田;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国故学的努力[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8 王强;《古史新证》、《古文新证》辨析与近代史学[J];史学史研究;2003年01期

9 王记录;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理机制[J];史学史研究;2005年04期

10 王萍;老子与中国早期史官[J];文史哲;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蒋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方卿;专制与秩序[D];复旦大学;2005年

6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8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nI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霞;清前期督抚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蒋玉斌;(?)组甲骨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洁;清代《方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肖卫华;清代前期湖北籍高层文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雅娟;晚清保守思想的一个特殊典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邓力铭;傅斯年的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玄;江永河渊土话音韵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宁永娟;论陈寅恪先生的“种族与文化”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党为;纸片上的帝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栩;;论中国古代“抄书人”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国栋;;稻作文化在贵州——从“纳雍”说起[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永连;;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新宁;国学需要怎样的“时装”?[N];人民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张银奎;《鹤庆明清遗文辑略》一书出版[N];大理日报(汉);2008年

3 本报记者 马子雷;追寻“罗氏藏书”里的中国往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李学勤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发现时代”催生新汉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永军;先秦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圆圆;《玉海》实录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7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77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