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浦市城镇商业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浦市城镇商业研究
【摘要】:城镇商业的研究一直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所研究的浦市是沅江中游的一个小市镇。浦市城镇商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自清代以来,随着沿海城镇的城市化建设需要,特别是清代湘西地区“改土归流”后,浦市凭借其优越的区域环境,成为连接大西南与东部的经济枢纽,逐步成为湘西沅江流域经济较具活力的市镇。 清代浦市商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航运业的兴盛,浦市因其交通的便利,吸引了大量外籍客商来此迁移,成为盐、瓷器等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各大商家或独资或联合修建了大批装卸货物的码头,如浦市大码头、曾家码头、万寿宫码头等等,进而促使转运贸易的发展。随着“改土归流”后湘西地区门户的打开,更加促进沅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沅江流域中游的小镇浦市,除了木材和农产品等传统商品的交换以外,开始开发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铁矿业、桐油业、鞭炮业等行业快速兴起,使浦市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使浦市成为沅江流域及湘西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市场。随着行业种类和经商人口的增多,为了经商的便利,于是,浦市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会馆”,出现了所谓的“十三省会馆林立”的局面,并显现出如下两大特点:一是以“同乡”共同创办,如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二是以行业种类创建。他们与行政、军事衙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会馆通过制定规约,,规范市场;通过聚会联谊,互通商业信息;通过慈善救济、创办学校等活动,提高会馆的威望,扩大商人的影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清代浦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浦市的城镇化、民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发展与变化。清代浦市城镇的商业发展不仅直接和集中地反映了沅江流域沿江商镇的发展特点,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清代湘西城镇商业的发展。本文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研究清代浦市城镇商业化的原因及表现,这乃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关键词】:清代 浦市 沅江流域 城镇商业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导论8-16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8-9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9-10
- 第三节 研究现状10-14
-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14-16
- 第二章 清代浦市商业发展背景16-25
- 第一节 清代中国城镇的发展16-18
- 第二节 清代沅江流域的发展18-21
- 第三节 清代浦市所处的区域环境21-24
- 第四节 浦市历史沿革24-25
- 第三章 清代浦市商业的发展25-36
- 第一节 浦市航运兴起25-27
- 第二节 浦市城镇的商业化27-31
- 第三节 浦市会馆的兴盛31-36
- 第四章 浦市城镇商业发展的影响36-46
- 第一节 商业发展对当地城镇化影响36-39
- 第二节 商业发展对民众文化生活的影响39-42
- 第三节 商业发展对当地文化观念的影响42-46
- 结论与讨论46-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炜;杨姗姗;;试论近代广西城镇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以谷米、桐油为中心的考察[J];广西地方志;2011年01期
2 陈炜;;近代边疆民族地区城乡商业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以广西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3 高鹏忠;;漆器镶嵌螺钿木胎攒盘[J];丝绸之路;2009年11期
4 陈东景,马安青,徐中民;干旱区流域经济分析的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2年05期
5 ;我们是怎样扶持手工业生产的[J];中国金融;1953年21期
6 陈英,杨东林;访问参加手工业生产的王春生[J];江苏教育;1954年14期
7 曹俊;;南充专区召开副业手工业代表会议武胜阆中等县养蜂代表获奖[J];中国养蜂;1956年03期
8 徐铭;清代凉山彝族地区的商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7年02期
9 杨剑虹;秦汉时期江南的手工业生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王心喜;;浙江的原始手工业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浙江原始社会系列研究之六[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雷;吴建国;孙雪飞;王远飞;;长三角城镇商业发展规划制订方法[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薛长顺;;小城镇商业体制改革初议[A];论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编[C];1984年
3 徐守年;;从业态分布看城镇零售商业网点布局[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鹏;贺荣伟;;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与流域经济发展研究[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5 王元水;;“城镇化”是商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要点[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安树伟;张晓;;黄河流域管理与协调发展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7 铁燕;;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述评——兼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温强洲;温啸;;合理长江建桥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佐友;;关于长江大流域经济的研究和对策建议——中国生产力学会组织的对长江三次考察活动回顾[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10 韦鸿宁;;布依族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刍议[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颖豪;必须拓展城镇商业模式[N];房地产时报;2004年
2 韦毓璋;努力建立城镇商业银行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N];黔南日报;2011年
3 李康华;我州城镇商业网点规划通过评审[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4 记者 罗霞;我省去年新建和改造250家农家店[N];海南日报;2010年
5 解思文;市商业局:把“高难动作”列入整改议程[N];大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傅贤伟;发展社区商业成为战略重点[N];解放日报;2001年
7 记者 杨燕;州政府召开第5次常务会议[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8 记者 陈乔炎;罢工和爆炸,勒得尼泊尔喘不过气[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有明;完善促进流域经济区发展的机制[N];人民日报;2011年
10 陆峰;确保太湖地区防汛与供水双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新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湖南沅水流域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胡碧玉;流域经济论[D];四川大学;2004年
3 周业付;长江航道建设投资对流域经济拉动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彤;论流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敏纳;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张慧芝;明清时期汾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钟锦;基于演化博弈的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李平华;三角洲的顶点城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10 谢必震;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贸易之研究[D];厦门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觅;清代浦市城镇商业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2 黄竞波;基于GIS的小城镇商业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龙涛;清代北疆地区城镇市场(1759年-1911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丽娜;小城镇商业企业营销管理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任武;巢湖水环境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陈云;航运物流与流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琼;关中地区小城镇商业空间结构体系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陈向东;空间视角的流域经济发展成本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周二黑;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0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2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