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北魏孝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0:38

  本文关键词:北魏孝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魏 法律 养老 政治


【摘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在几千年的历史里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孝文化与士大夫所信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都奉行“以孝治天下”,使得孝文化贯穿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按照史家的习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其持续时间长、涉及的民族多,先后有几十个政权相继建立。从“五胡乱华”到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给中原地区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通过不断壮大、征战,终于统一了北方地区。从公元386年到公元439年统一,再到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前后持续了148年,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魏统治者并没有固守自己民族落后的传统,而是充分吸收了中原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以儒家文化为重,广泛开展儒学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北魏政权建设,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孝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北魏统治者所重视,皇帝亲自学习《孝经》以示典范;推行了一系列养老、敬老的政策,并在法律中加以贯彻;把传统孝道与选官任命、教育制度、激励制度、巡行制度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孝文化在北魏时期与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研究北魏时期的孝文化,认识北魏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伦理道德,可以为中国传统孝文化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总结这一时期孝治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本文试图以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为历史背景,研究孝文化在这一时期各方面的表现以及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影响,以弥补当今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孝文化研究的不足,为拓跋鲜卑族传承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进行独到的研究。
【关键词】:北魏 法律 养老 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3;K239.2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课题目的10-11
  • 1.1.1 选题价值10
  • 1.1.2 现实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5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5-18
  • 1.3.1 研究思路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北魏以前的孝文化简述18-23
  • 2.1 先秦时期18-20
  • 2.2 秦朝时期20
  • 2.3 两汉时期20-21
  • 2.4 魏晋时期21-23
  • 第三章 孝与北魏的政治23-32
  • 3.1 北魏政府奖励孝行23-25
  • 3.1.1 旌表23-24
  • 3.1.2 赐予官职和实物24
  • 3.1.3 免除租赋和兵役24-25
  • 3.1.4 赦免孝子罪行25
  • 3.2 孝与北魏的巡行制度25-27
  • 3.2.1. 巡行过程中注意慰问高年25-26
  • 3.2.2 皇帝把巡行作为礼化天下的治国方略26-27
  • 3.3 皇帝重视孝文化27-29
  • 3.3.1 皇帝重视孝道28-29
  • 3.3.2 皇帝重视《孝经》29
  • 3.4 孝与“太后干政”现象29-32
  • 3.4.1 “太后干政”现象是多种因素促成的30-31
  • 3.4.2 太后干政进一步宣扬了孝的观念31-32
  • 第四章 孝与北魏的法律32-40
  • 4.1 魏晋时期孝道法律化的体现32-33
  • 4.1.1 行政法方面32
  • 4.1.2 民法方面32-33
  • 4.1.3 刑法方面33
  • 4.2 北魏法律中孝的体现33-37
  • 4.2.1 怜悯老人,首创“存留养亲”制度34-35
  • 4.2.2 对“不孝”罪行加重处罚35
  • 4.2.3 允许“亲亲相隐”和代刑35-36
  • 4.2.4 默许了“血亲复仇”36-37
  • 4.3 北魏孝道法律化所带来的影响37-40
  • 4.3.1 促进鲜卑族汉化加深,孝观念深入人心37-38
  • 4.3.2 孝道法律化的两面性38-40
  • 第五章 孝与北魏的教育40-44
  • 5.1 北魏政府的文化教育政策40-41
  • 5.1.1 尊重孔子40-41
  • 5.1.2 重视儒学41
  • 5.1.3 严惩阻挠学习儒家文化的人41
  • 5.2 孝在北魏官学中的反映41-42
  • 5.3 孝在北魏私学中的反映42-44
  • 第六章 孝与北魏的风俗44-55
  • 6.1 北魏的养老制度44-49
  • 6.1.1 重视养老礼44-45
  • 6.1.2 板、假年老者以官职45-46
  • 6.1.3 赐予年老者爵位46-47
  • 6.1.4 给予年老者物质赏赐47-48
  • 6.1.5 政府官员优厚的养老待遇48-49
  • 6.2 北魏的丧葬制度49-55
  • 6.2.1 丧葬观念49-50
  • 6.2.2 丧葬礼仪50-52
  • 6.2.3 葬式52-53
  • 6.2.4 葬法53-55
  • 第七章 孝在北魏时期表现出的特点55-60
  • 7.1 孝是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内容之一55-57
  • 7.2 孝在北魏时期具有广泛性57-58
  • 7.3 孝先于忠被人们认同58-60
  • 第八章 北魏重视孝文化对后继王朝的影响60-65
  • 8.1 提高了少数民族贵族汉文化的修养60-62
  • 8.2 北周和北齐对待儒学的态度导致最终结果的差异62-65
  • 结论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余庆;论东晋门阀政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刘国石;张满峰;;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对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以孝道传承为研究中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邵正坤;北朝时期的孝治[J];北方文物;2005年02期

4 张元元;;魏晋时期礼与情的变迁——以丧服为基础的研究[J];沧桑;2009年05期

5 安婧;;西晋孝文化简析[J];沧桑;2010年02期

6 杨振华;;论孝行社会化的必然性[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刘国石;;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8 肖群忠;《文昌孝经》的道教孝道观[J];道德与文明;1997年06期

9 朱明勋;论魏晋六朝时期的《孝经》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徐苹芳;;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陵园和茔域[J];考古;1981年06期



本文编号:624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24480.html

上一篇:孙吴监察制度研究  
下一篇:说“前席”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