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冠礼及其道德教育功能初探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冠礼及其道德教育功能初探
【摘要】:冠礼是中国古代伦理教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作为成年礼教育,冠礼以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为基础,通过仪式活动来提示与强化个体的成人身份的转换,向其传输与其身份、角色相应的道德规范,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庄严的加冠仪式还可以陶冶道德情感,培育道德理性。总之,冠礼在帮助社会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冠礼 道德教育 礼仪
【基金】:南京大学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研究”(09AZD005)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江苏的实践研究”(2010ZDLXM026)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在注重礼乐教化的古代中国,礼仪作为独特而精致的文化设计,一直是对民众进行伦理教化的重要手段。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则是对即将跨入成年行列的青年男子进行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重要礼仪,它在帮助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方面发挥了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明;当前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天鹏;;从原始狩猎巫仪主要元素看傩的史前遗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强昌文;;个体主义伦理观与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胡河宁;孟海华;饶睿;;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10 吴蕴慧;;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张晓红;;“非个人化”理论的“代神立言”界说[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宜音;;社区公共参与:是否参与 谁来参与 如何参与[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单依群;;整合县馆网络资源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8 杨孝军;;从徐州地区的自然灾害来看灾异思想融入汉画像石的进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铃;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玉荣;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振芳;21世纪全球学校道德教育的走向与跨世纪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戴木才;论21世纪我国伦理学发展的几大趋势[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筱新;从“礼仪”谈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杨丹丹;;简析汉族的冠笄之礼及其演变[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3 蒲生华;;河湟汉族婚礼中的冠礼[J];文史知识;2006年02期
4 马黎丽;;名字序文体源流和特征[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沈文倬;;对扬补释[J];考古;1963年04期
6 战学成;;婚冠之礼与《诗经》婚俗诗[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7 靳惠;;一部影响深远的家庭礼仪著作《朱子家礼》[J];兰台世界;2011年10期
8 杨明;汤海艳;;中国古代冠礼的道德意蕴[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9 王志跃;;《宋史·礼志》与《朱子家礼》的不同命运探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张弛;从“冠”字看周代的冠制礼仪[J];汉字文化;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冬云;陈宁;;从现代奥运礼仪中寻找突破口——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黄春芳;;导医护士在门诊素质,礼仪的重要性[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刘俊英;;规范护理礼仪 提高护理质量[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高岩;李小朋;魏艳萍;关文吉;;CFD软件在某博物馆礼仪大厅空调设计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5 杨琴;;教师礼仪也重要[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王守勋;;饮酒礼仪与社会文明进步[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7 申自强;;经典诵读,等待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于宁;;浅谈礼仪与沟通技巧在门诊护理中的作用[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赵怡平;;诗意之地 礼仪之邦——遥望小康社会的人文环境建设[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10 胡昌龙;;喝茶记趣[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秋;中国古代礼仪[N];中国审计报;2003年
2 赵明宇;餐饮礼仪专家谈[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薛燕妮 李丽红 龙娟;中秋礼仪营销战果丰[N];中国邮政报;2003年
4 记者袁成本通讯员贾富彬马富强;山东规范检察干警礼仪[N];法制日报;2003年
5 马飞龙 赵泽广 张绣宏;洪洞县信用联社举办服务礼仪培训班[N];临汾日报;2008年
6 安徽记者 陈晶晶;安徽邮政礼仪产品旺销佳节[N];中国邮政报;2009年
7 钟为;世博礼仪大使何润东畅游中国航空馆[N];中国航空报;2010年
8 李益众 汪洪亮;让学生感觉如沐春风[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李菊芬;让礼仪业务增值[N];中国邮政报;2000年
10 记者 顾海燕;世博礼仪泰州启航[N];泰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3 何志魁;白族母性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贾玺增;中国古代首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5 张国安;先秦乐政与乐教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6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高兵;周代婚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梅珍生;晚周礼的文质论[D];武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拉毛太;贵德藏族女子成年礼仪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高丽英;戏曲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金亮;周代冠礼探研[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彩云;周代冠礼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崔婷婷;论大众传播的道德教育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建朋;小学生礼仪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高海燕;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潘向军;职业中专学生道德素质现状调查与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艳萍;青少年网络游戏沉溺及其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国庆;当前我国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4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3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