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与中国边疆学的建构与发展——读《马大正文集》
本文关键词:马大正与中国边疆学的建构与发展——读《马大正文集》
更多相关文章: 《马大正文集》 中国边疆史地 中国边疆学 研究
【摘要】:马大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尤其对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有很深造诣。他在《马大正文集》中的许多观点对目前正日益兴起的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影响十分深远,开拓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马大正文集》 中国边疆史地 中国边疆学 研究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马大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外史学界也有广泛影响。马先生曾师从著名史学家徐绪典教授,致力于太平天国史研究,后又随著名历史学家翁独健教授从事民族史研究,再后又从民族史研究转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并在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祝立业;;骥行万里志弥坚 平生抱负在边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大正研究员访谈[J];东北史地;2009年04期
2 马大正;;深化边疆理论研究与推动中国边疆学的构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1期
3 方铁;;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大正;;关于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几个问题[J];东北史地;2011年06期
2 余潇枫;徐黎丽;;“边安学”刍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04期
3 侯宣杰;;中国边疆城市发展史的特点与研究方法[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4 马大正;;边疆研究者的历史责任:构筑中国边疆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方铁;;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张永帅;张炜;;致用史观与冯家f的边疆史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02期
7 张永帅;张炜;;简论冯家f先生的边疆史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3期
8 余潇枫;徐黎丽;;“边安学”刍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光;《边政公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董新岩;我国边疆治理的绩效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边众;;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社会功能[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90年03期
2 马大正;关于构筑中国边疆学的断想[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子 ,晓民;1991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综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04期
2 孙延风;探新求实与爱国主义的结晶——评《中国边疆史地论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3期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及编印图书征订单[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2期
4 赵文静;经世致用的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5 方铁;;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2期
6 马大正;慕尼黑“宋代至清代的中国与周边”研讨会记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03期
7 王兆鹏;;一篇博士论文 一个研究领域 尚永亮先生《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读后[J];博览群书;2003年12期
8 吕一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01期
9 松浦茂 ,陈瑞云;关于女真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摘译)[J];史学集刊;1982年02期
10 司芳;吴礼权;;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J];岭南文史;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骁军;;古代的首都圈及其有关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2 熊月之;周武;;迈向繁荣的海外中国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3 王建平;曾华;;美国战后中国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寅;中国人研究汉学未必有先天优势[N];南方周末;2006年
2 复旦大学历史系 张仲民;海外汉学掀起新文化史研究热[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邢福义;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N];光明日报;2006年
4 杨珍 执笔;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新 马娟;“中国文化的复杂性让人着迷”[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钱林森;天朝何遥远[N];文艺报;2007年
7 葛兆光;域外中国学资源的中断与接续[N];文汇报;2007年
8 故宫博物院科研处 陈瑞;中德合作项目《中国古代宫廷与地方技术交流史》研究工作会议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吴小雁;“中国学”全球升温的背后[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黄育馥;国外中国学与国外中国女性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永军;先秦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小玲;论杨联朸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琳琳;日本“京都学派”形成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学术交流空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黄雄海;论《后汉书集解》[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5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3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