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素髹漆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本文关键词:论宋代素髹漆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素髹漆器”,顾名思义,是指不施繁饰、仅以一色漆为饰的漆器。在宋代,尤其是北宋中后期,漆器大多以一种颜色髹饰的素髹形式出现,且造型简洁大方、温文尔雅。这种宁静典雅的漆器风格,和其他朝代的漆器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差异。在宋代之前的漆器,皆大多讲究彩绘雕饰,装饰极尽华美。但是到了到宋代却大多以造型朴素无华、髹色素雅的一色素器为其主要造型形式,而宋代之后的元、明、清各代,又恢复了追求装饰的趋向。这种风格演变形成了中国古代漆器艺术史上“繁—简—繁”的发展过程。宋代漆器出现以简取胜的情况,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为漆器手工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其次,市民阶层的兴盛和世俗文化的盛行,使得宋代漆器呈现出纯朴大方的平民特色;再次,宋代的文化思潮、艺术审美和哲学思想等因素,又构成了宋代素髹漆器形成的内在原因。理学的影响、风俗画的流行、士人思想的介入等等,加上宋代整个社会主流思想崇尚着那种“平淡”、“理性”和“内敛”的美,这一切都使得素髹漆器也呈现出高雅的审美追求。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宋代的整体审美倾向和宋素髹漆器的艺术特色,第二和第三部分则是本文的重点研究部分,对宋代素髹漆器形成原因进行探究,笔者将其分为两大方面,一个是宋代素髹漆器形成的社会成因,一个是其形成的艺术成因,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影响素髹漆器审美艺术风格形成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宋代 素髹漆器 审美特征 形成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527;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1
- 一、研究目的7-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学术目标9-11
- 第一章 宋代素髹漆器的审美特征11-22
- 第一节 宋代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概述11-12
- 一 宋代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11-12
- 二 “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12
- 第二节 宋代素髹漆器的造型特征12-18
- 一 宋代素髹漆器的主要造型12-16
- 二 花瓣形造型的素髹漆器16-18
- 第三节 宋代素髹漆器的色彩特征18-22
- 一 黑髹漆器19-20
- 二 朱髹漆器20
- 三 紫髹漆器20-22
- 第二章 宋代素髹漆器的社会成因22-33
- 第一节 宋代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想的影响22-26
- 一 宋代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22-24
- 二 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影响24-26
- 第二节 繁荣的社会经济对素髹漆器手工业的影响26-28
- 一 宋代农业的发展26-27
- 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27-28
- 第三节 宋代俭朴之风对素髹漆器的影响28-33
- 一 宋代俭朴之风的影响28-31
- 二 宋代薄葬之风的影响31-33
- 第三章 宋代素髹漆器的艺术成因33-41
- 第一节 宋代艺术总体色彩倾向与绘画艺术对素髹漆器的影响33-36
- 一 宋代艺术总体色彩倾向的影响33-34
- 二 宋代绘画中的世俗化风格对素髹漆器的影响34-36
- 第二节 其它种类的工艺美术品对素髹漆器的影响36-41
- 一 宋代瓷器的影响36-38
- 二 宋代玉器的影响38-41
- 结语41-42
- 附表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和论文发表情况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漆器[J];商周刊;2011年14期
2 文泽民;;厂兴财旺靠民兵——记民兵兴办的新绛县漆器艺术厂[J];中国民兵;1993年03期
3 薛生金;;古城中的推光漆器[J];科学之友(上旬);2010年12期
4 王世襄;;喜读《楚秦汉漆器艺术·湖北》[J];收藏家;1997年04期
5 杨海涛;罕见的西汉描金七子奁盒[J];文物世界;2005年05期
6 宋莎莎;宋魁彦;;现代漆器艺术发展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年05期
7 曾维华;王冕;;古代艺术珍品——秦汉的漆器[J];文史知识;2011年07期
8 苏胜;;秦汉时期漆器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9 ;民族瑰宝——漆器艺术赏析[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1年03期
10 黄德晃;黄道政;;神州沈氏脱胎漆器[J];收藏界;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昌;;长沙马王堆汉墓漆器的造型分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晓英;;二十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刘同为;花家涛;;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体现[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田茂军;陈蓉;;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苏保华;;古代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王湘桂;庄金水;;企业文化的审美思考—崇高、和谐,优秀企业文化的审美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胡兴林;;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宗元;;论楚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杨恩平;黄建春;;腈纶/澳毛/兔绒混纺纱的生产实践[A];山东纺织工程学会十一届第三次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增兵;平遥“永隆”漆器成为中国驰名商标[N];晋中日报;2011年
2 商报实习记者 王璀一;漆器市场冷中见热[N];北京商报;2008年
3 晔敏;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昨开幕[N];扬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传君;杨莉:为漆艺喜和忧[N];四川日报;2005年
5 宋文;漆器购藏 乾隆雕漆是重头[N];中国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鹏 市场报记者 徐志南;黄时中:把生命磨进艺术[N];人民日报;2005年
7 段冶;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N];美术报;2005年
8 记者 蒲兰;接过证书 传承绝活[N];成都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郭全太 胡文敏 张敏敏;古韵焕新彩(文化篇)[N];凉山日报(汉);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吕路阳;福州将建三大工艺品生产基地[N];福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芳;战国秦汉妆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吴文清;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许晓燕;以史为镜 知古鉴今[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杨新刚;经济理性主义与90年代新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明;论宋代素髹漆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D];扬州大学;2012年
2 方婷婷;17-18世纪西欧与中日漆器贸易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简锦斯;中国漆器定制机制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曾明;秦汉西部漆器艺术研究——甘肃、宁夏地区漆器艺术[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珊维;扬州日用漆器的造型演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吴媛;汉代盛器类漆器颜色审美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王一然;彝族漆器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徐文杰;三国时期朱然墓漆器艺术探析[D];苏州大学;2012年
9 贾文利;战国秦汉漆器的人文与审美[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
10 牛耕;战国及秦汉时期漆器装饰艺术设计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5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4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