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两汉 张汤家族 仕宦情况 价值取向 经济情况
【摘要】:本文以两汉张汤家族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了两汉张汤家族在仕宦、政治、思想和经济上的表现,并将与其出身大致相同的杜周家族进行比较,以彰显张汤家族在两汉时期的特殊性。 在仕宦方面,张汤家族称得上是一个官宦世家。由于拥有列侯爵位和父辈在朝廷中的地位,张汤家族的后代多通过“任子”制度的途径而担任与皇帝关系较近的内朝官。但是自东汉章帝、和帝以后,在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形式下,张汤家族最后被排挤出内朝。排挤出内朝的张汤家族,其政治地位迅速下降,社会地位也随之降低。 在价值取向方面,在政治上,张汤家族的成员以争取皇权的庇佑,寻求权贵的支持为主,使家族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急中生存了下来;在思想上,随着汉代统治思想道、法、儒的变化,张汤家族的思想也完成了从法到儒的蜕变。 在经济方面,张汤家族既拥有列侯爵位,有食邑收入;又在朝廷当官,有俸禄;还经常得到皇帝的赏赐;在张安世时,张汤家族还有手工收入。因此,张汤家族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东汉豪族势力非常强大,很多豪族累世经学或仕宦,向世家大族转化,但是这样一个拥有列侯爵位的富裕家族到东汉时却没有形成为世家大族。 杜周家族和张汤家族在仕宦上都属于官宦世家;思想上都出现了从法到儒的蜕变;经济上都曾拥有列侯的食邑,朝廷的俸禄和赏赐。但是杜周家族在王莽时期就失去列侯爵位,而且没有追随光武帝建立东汉。只有杜笃因为文辞出众而受到光武帝的赏识,但是也没有恢复其家族的列侯爵位。到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张汤家族销声匿迹的时候,杜周家族却以其拥有出色的政治、经学人才而逐渐的兴盛。
【关键词】:两汉 张汤家族 仕宦情况 价值取向 经济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10-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4 张汤家族的谱系情况12-15
- 第2章 张汤家族的仕宦情况探讨15-22
- 2.1 张汤家族仕宦统计15-16
- 2.2 仕途变迁和家族兴衰得关系16-22
- 第3章 张汤家族的价值取向探讨22-36
- 3.1 张汤家族的政治取向22-30
- 3.1.1 张汤的政治取向22-24
- 3.1.2 张安世的政治取向24-25
- 3.1.3 张纯的政治取向25-27
- 3.1.4 政治取向的因与革27-30
- 3.2 张汤家族的思想倾向30-36
- 3.2.1 酷吏张汤与法家思想31-32
- 3.2.2 张安世所履之“道”32-33
- 3.2.3 张纯与儒学33-35
- 3.2.4 思想取向的变迁35-36
- 第4章 张汤家族的经济情况探讨36-46
- 4.1 食邑36-39
- 4.2 俸禄39-41
- 4.3 赏赐和其他41-46
- 第5章 个案比较——张汤家族与杜周家族的比较46-53
- 5.1 仕宦比较46-48
- 5.2 价值取向的比较48-49
- 5.3 经济的比较49
- 5.4 两个家族的结局不同49-53
-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烈;;里耶秦简与秦地方官制[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2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钟祥财;;中国古代职务消费述评[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王岚;从“策书”、“笔削”看先秦两汉的档案思想——我国古代档案称谓探源[J];档案学研究;2000年01期
5 谢远章;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东南亚;1989年01期
6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7 张元城;;汉武帝朝酷吏政治的兴起与演进[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8 孙键;;西汉侍中述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杜绍顺;汉代封君“衣食租税”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王孝俊;;两汉社会保障制度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永良;;河西汉简的发掘与研究[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4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郝黎;唐代官吏惩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陈灵海;唐代刑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赵现海;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建;汉初政治格局中的吕氏集团与诸吕之乱[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孟志成;汉代对秦律的因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谢南燕;五代宰相使相群体及宰相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顾乃武;唐代门阀士族文化追求的转变及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凤霞;唐代长孙家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钟文荣;试论张家山汉简中对官文书违法行为的处罚[D];吉林大学;2004年
7 周晓宇;秦汉时期法律思想和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D];吉林大学;2004年
8 郭佳;汉代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斯琴毕力格;太初历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谭卫元;张家山汉简《具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73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7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