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宋齐之际庶族的全面崛起与萧道成势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0:46

  本文关键词:宋齐之际庶族的全面崛起与萧道成势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刘宋政治 庶族阶层 萧道成 军事集团


【摘要】:南朝刘宋是继东晋门阀政治之后由庶族将领建立起来的政权,这一时期庶族阶层地位迅速上升,他们在整体经济实力得到提高的情况下,不断通过辟除为吏、从军建功、甚至依附反叛宗王等途径进入政权,但在世族政治占主要地位的情况下,庶族的入仕仍存在着种种不稳定因素,世族的歧视排挤,升迁的不公正,因为没有深厚的社会背景而遭到君主的随意滥杀等使得庶族阶层缺乏一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身居高官的庶族人士,在有限的政治生命中抓紧弄权,表现出异样的生活态度,又成为被世人所诟病的口实。特别是没有一条流通的开放的入仕渠道,他们开始依附一些地方实力集团,甚至是反叛宗王,在叛乱中寻找升迁和更为可靠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自幼从军,在征战中逐步崛起的萧道成赢得了众多庶族的心理认同,他们相继归附,成为萧氏集团的主要力量。 萧道成凭借自幼所受的良好的儒家教育和父亲萧承之的战争经验、政治教训,很快从军队中脱颖而出,成为刘宋一位名将,并得任重镇淮阴的镇将,自此开始收拢宾客,扩大势力,逐渐形成了以萧道成为中心的军事集团。在政治风云变幻中,萧道成凭借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审时度势,积极把握每一次机会,逐步成为刘宋中央政权的中坚力量,并依靠集团力量在平叛宗王叛乱中一跃成为刘宋政权的核心人物。身处政权核心地位的萧道成对刘宋政治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皇帝的贪婪残暴,其他辅政大臣的尸位素餐,地方上武装力量的蠢蠢欲动,无不刺激着萧道成的政治野心。在形势的不断发展下,废掉了随时威胁自己生命的苍梧王,萧道成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就是在中央以袁粲、刘秉为主,在地方以沈攸之为首的实力集团,两个集团的对决最终展开。 萧道成军事集团的形成除了萧道成的个人魅力和出色才能外,与刘宋政治有着很大的联系,庶族入仕的不稳定性和生存状态的不安定是他们依附地方集团的主要原因,而世族保家重于忠君的观念也使许多世族结纳萧道成,刘宋君主的残暴滥杀也逐渐令朝臣百官失去了对君主的忠敬之心。诸反叛宗王集团自身力量不足,且先后被平定,在刘宋宗室内部没有了可以依靠的对象,诸多大臣将领的选择目标自然转向了势力渐大的萧道成。而集团成员正是在个人利益能得到保障并且有更大前景诱惑下,忠心辅助萧道成,在遇到危难之时,众人集思广益,纷纷出谋划策,保证了每一次的危机转危为安,并最大限度的扩展集团实力。这样,萧道成和诸多投奔而来的庶族和世族人士,在利益目标一致的情况下齐心协力,不断克服种种危机,最后击败了最后的强大对手——沈攸之集团,完成了建齐代宋。
【关键词】:刘宋政治 庶族阶层 萧道成 军事集团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9.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1 绪论9-12
  • 1.1 问题的提出及依据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2 刘宋时期的庶族状况12-23
  • 2.1 庶族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12-13
  • 2.2 庶族的入仕13-18
  • 2.2.1 以辟除的方式进入政权13-15
  • 2.2.2 以军功起家15
  • 2.2.3 以才干获得君主宠信15-16
  • 2.2.4 刘宋皇子争权带来的升迁机遇16-18
  • 2.3 入仕后庶族的社会政治状态18-23
  • 2.3.1 庶族不能从制度上得到平等的仕进机会,做官后又受歧视和排挤18-19
  • 2.3.2 入仕庶族异样的生活态度19-20
  • 2.3.3 刘宋庶族即使身居高官,仍缺乏安全保障20-21
  • 2.3.4 为求升迁,甚至借助非常手段,在叛乱中获取更大机会21-23
  • 3 萧道成的崛起23-28
  • 3.1 家庭教育对萧道成的影响23-24
  • 3.1.1 自幼习儒的深厚根基对后来政治经历的影响23
  • 3.1.2 父亲萧承之对萧道成的影响23-24
  • 3.2 在征战中军事经验积累的逐步增长24-25
  • 3.3 由军事将领向政治权力中心的逐渐渗透25-28
  • 4 萧道成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壮大28-41
  • 4.1 萧道成军事集团形成的政治社会环境28-34
  • 4.1.1 君主的残暴滥杀激起的反叛和禅代之心28-29
  • 4.1.2 保族重于忠君,众世族为保家族各寻出路,刘宋统治内部力量分化29-31
  • 4.1.3 为保证基本生活状态,庶族谋求进入政权,,成为萧道成集团力量来源31-32
  • 4.1.4 刘宋宗室相残,朝臣诸将的依附目标转向异姓权臣32-34
  • 4.2 萧道成集团的形成34-38
  • 4.2.1 独立的军事集团开始形成35-36
  • 4.2.2 入朝辅政后集团的壮大36-38
  • 4.3 集团核心成员在促进集团势力增长过程中的作用38-41
  • 5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研究情况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东;;张华“性好人物”初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杨茹;;刘宋时期上升中的庶族现状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时国强;;士庶升降与元嘉三大家的创作[J];作家;2010年12期

4 程兴丽;许松;;门阀政治下西晋庶族诗歌创作的风格[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万绳楠;南朝的阶级分化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6 陈玉平;士族制度的兴衰[J];大庆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7 赵以武;东晋南朝“侨姓”萧氏的发迹史[J];嘉应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周绍恒;刘勰出身于庶族说献疑——与王元化先生商榷[J];怀化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魏娟莉;刘宋年间士庶升降与诗人心态[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曹瑞锋,孙国华;晋宋之际士庶消长与玄释消长[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才;;南齐政权与淮阴[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中村圭r>;陶雪;;关于南朝户籍的两个问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刘琳;;北朝士族的兴衰[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4 吕俏霞;;南朝的禅代(摘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吕宗力;;谶纬与两晋南朝的政治与社会[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永平;;刘宋皇族之“本无术学”及其行为粗鄙化之表现[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7 简修炜;夏毅辉;;魏晋南朝庄园社会的阶级结构述论[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吴成国;;六朝厌胜巫术考述[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刘建国;;齐梁萧氏故里考证[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庄;苏轼“词似诗”新论[N];光明日报;2005年

2 任炳奇;建都离石的匈奴政权[N];山西日报;2006年

3 包伟民;近二十年来的美国宋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4 李传印;南北朝时期的谱学与政治[N];光明日报;2002年

5 师纶;婚姻的“门当户对”[N];甘肃经济日报;2004年

6 周熠;且说“江郎才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林其锬;记参观丹阳南朝陵墓石雕[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全国青联委员、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 王永;简约源于自信[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立行;古代书画遗存知多少[N];文汇报;2002年

10 邸永君;“民族”一词非舶来[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荣明;殷周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1995年

2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虞晓勇;隋代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查明昊;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D];浙江大学;2006年

5 周敏;韩愈诗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再林;中唐——北宋士风与词风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茹;宋齐之际庶族的全面崛起与萧道成势力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文丹;刘宋f明元年萧道成与袁粲、沈攸之之争[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雅芳;中晚唐庶族与韩孟、苦吟诗派[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唐佳;论中唐艳诗的文化心态[D];华侨大学;2008年

5 彭金平;南朝宋齐宗王政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昱;傅玄三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俊飞;《世说新语》儒学思想辨析[D];兰州大学;2007年

8 宁莉莉;幽情别恨寄精怪[D];山东大学;2010年

9 宋国彩;墓志所见晚唐人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汪奎;中外军体制与南朝刘宋政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94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94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a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