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试论百济与隋唐的政治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24 00:27

  本文关键词:试论百济与隋唐的政治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百济 隋朝 唐朝 朝鲜半岛


【摘要】: 隋的统一结束了中国中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由此进入了大一统时期,国威日盛。伴随着朝鲜半岛三国斗争形势的变化,百济不断调整与隋唐的关系。为寻求外援和抵御高句丽的进攻,百济曾与隋保持相对友好的朝贡关系,但后来由于自身和外部等一些因素其未能维持好与唐的关系,最终为唐罗联军所灭。此后,百济国内的反唐复国斗争日益高涨,日本也开始积极参与朝鲜半岛内部斗争,支持百济遗民的斗争,并与唐罗联军展开了白江之战,最终以百济与日本的战败而告终。此后,唐朝在百济实现了其对朝鲜半岛战略构想的第一步。 本论文以百济与隋唐的政治关系为中心,主要考察其发展变化与特征。全文由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相关学术动态及创新点等。 第二章分析百济对隋朝的“两端”外交。隋统一之前,中原处于南北分裂对峙的局面,朝鲜半岛上的三国与中国南北政权展开了积极的外交竞争。隋统一之后百济面临高句丽与新罗两方面的侵扰,争取中原王朝的援助成为其外交目的。因此百济积极地与隋通好、朝贡,并保持了友好的关系。但百济在隋与高句丽战争时期表面上帮助隋朝,实际上是以此为借口而实行两端政策。 第三章分析百济对唐朝的实利外交。唐朝初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唐朝对朝鲜半岛事务采取不介入的态度。但随着政权的稳固,唐开始关注半岛形势的发展。唐太宗时期,采取了联合新罗,压制百济和高句丽的策略,这使百济相应地调整了其外交策略,即在唐和高句丽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激化的情况下,与唐保持友好关系,同时又谋求与高句丽关系的改善这一两端策略。百济的这一两端策略招致了唐的不满,恶化了双边关系,最终百济被唐罗联军所灭。 第四章主要论述百济的复国运动与唐对百济故地的统治。唐灭百济后基于百济旧有的地方行政建制下建立了六州、五都督府,并由汉官充任都督和驻军首领的羁縻统治秩序。此时,百济故地的反唐斗争开始高涨起来,并爆发了复国运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唐对百济的统治。此外,百济还积极向日本求救,日本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出兵朝鲜半岛,导致白江之战爆发。此役之败宣告了百济的彻底灭亡,唐朝随后也改变了对百济故地的统治政策。 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百济 隋朝 唐朝 朝鲜半岛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9
  • 1.2 相关研究现状9-12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2-14
  • 第二章 百济对隋朝的"两端"外交14-23
  • 2.1 隋统一前百济与中原各政权的关系14-16
  • 2.2 百济与隋政治关系的展开16-23
  • 2.2.1 隋的统一与朝鲜半岛的局势16-18
  • 2.2.2 百济与隋的贡封往来18-20
  • 2.2.3 百济对隋的外交周旋20-23
  • 第三章 百济对唐朝的实利外交23-33
  • 3.1 唐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变化与百济的外交对应23-27
  • 3.1.1 唐初对朝鲜半岛的调解政策与百济的朝贡外交23-25
  • 3.1.2 百济对唐离心与唐对百济的先攻战略25-27
  • 3.2 百济与唐的军事对决及百济的灭亡27-33
  • 3.2.1 唐济关系的恶化27-29
  • 3.2.2 罗唐联军征伐百济29-30
  • 3.2.3 百济灭亡的原因30-33
  • 第四章 唐对百济故地的统治与百济遗民的复国运动33-41
  • 4.1 百济遗民复国运动的兴起33-37
  • 4.1.1 唐对百济故地的统治与复国运动的兴起33-35
  • 4.1.2 百济复兴军与唐留守军的对抗及日本的出兵35-37
  • 4.2 白江之战与唐对百济故地统治体制的构建37-41
  • 4.2.1 白江之战与百济复兴军的灭亡37-39
  • 4.2.2 唐对百济故地统治体制的构建39-41
  • 第五章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凯;论唐高宗时期的朝鲜半岛政策及形成原因[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8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28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