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史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夏史学研究
【摘要】: 西夏(1038—1227)是历史上以党项为主体,包括汉、吐蕃、回鹘等民族在内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地方政权,与宋辽金相并列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权。元朝在修前代史时,修了宋辽金三史,唯独未为西夏修一部专史。经过元明两代,党项羌逐渐融合到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中,因此党项羌及西夏王朝的历史文化逐渐被淡忘。直到清代,随着考据学的发展才将人们引向了西夏历史。1804年,清代学者张澍在武威发现了西夏时期的凉州感通塔碑,揭开了西夏学研究的序幕。1908年考古队在哈拉浩特发现了黑水城文献,为研究西夏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经过了几代西夏学者的努力,在西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文学、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方面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然而有关西夏史学史方面的研究却没有多少进展,其主要原因是文献不足。 本文以汉文文献资料以及近年来出版的西夏文献的汉译文献为基础,对其中有关史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力图勾勒出西夏时期史学发展状况。第一章通过分析西夏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特点,总结概括出西夏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阶段性特点;第二章分析修史机构和史书撰述,通过描写较为完善的修史情况来体现西夏史学成就;第三章以西夏典章制度史书《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书内容的发掘,将其与汉文典籍相结合,揭示该书的史学价值;第四章总结西夏时期史书翻译成就,并阐述史书翻译与史学的发展关系。
【关键词】:西夏史学 史家 史书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6.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3
- 一 选题缘由7
- 二 研究资料7-10
- 三 西夏史学的研究现状及方法10-13
- 第一章 西夏史学发展历程13-24
- 第一节 传说与西夏史学的萌芽15-17
- 第二节 西夏文字的创立与史学的发展17-20
- 第三节 修史机构的设置与西夏史学的成熟20-21
- 第四节 总结21-24
- 第二章 修史机构与史书编纂24-40
- 第一节 修史机构24-27
- 第二节 史官及其构成特点27-29
- 第三节 史学世家——斡氏家族29-35
- 第四节 史书撰述35-40
- 第三章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及其史学价值40-49
- 第一节 成书年代及其内容40-42
- 第二节 编修人员和编纂体例42-45
- 第三节 文献价值45-49
- 第四章 史书翻译49-53
- 第一节 史书翻译介绍49-51
- 第二节 史书翻译和西夏政治文化51-53
- 结语53-55
-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3
- 二、为中国史学增添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内容53-55
- 参考资料55-59
- 后记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琪;;诗史互笺——《长恨歌》美学与史学研究角度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张琼;;台湾新电影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3 李华瑞;;近30年国内的西夏史研究述评[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4 李浩楠;;金朝与西夏关系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夏研究;2010年01期
5 尤李;;2010年辽金西夏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4期
6 ;《历史教学》(下半月)第104卷(2011年1~6期)总目[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6期
7 李荣建;王右磊;;一个历史学家的深度关怀——评杜维运所谓“柔美的历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8 梁志明;李一平;;中国东南亚史学研究的进展与评估[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9 黎煜;;《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新书发布会暨“中国电影口述史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电影艺术;2011年04期
10 王日根;;融入时代主旋律 发挥史学的经世功能[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龙祥;;困惑·思索·开拓[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黄龙祥;;经络学说研究的新发现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启迪[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本刊编辑部;;编者的话[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4 谢保成;;郭沫若史学研究三十年[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孙越;;近年体育史的学科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张海鹏;;论中医史学研究中史学与医学之间的张力[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建民;;试论史学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作用[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薛军力;;对推进史学研究深入的一点想法[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张瑞贤;倪青;;当前中医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10 张文生;;史学与人生——史学功用别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培 王丰收;张磊史学研究50年座谈会昨在穗举行[N];南方日报;2008年
2 国家博物馆 侯春燕;论史学研究的琐碎化[N];光明日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陈铁建;吸收了20多年史学研究新成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乔治忠 南开大学;史学研究应当开拓新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江西师范大学 张艳国;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N];光明日报;2011年
6 丁乙;史学研究的创新[N];重庆日报;2003年
7 记者 李陈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等学者:史学研究力戒“假设”与“打扮”[N];光明日报;2010年
8 杜正贞;新史料发掘与史学研究的推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滨下武志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史学研究应理论和史料并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景戎华;别具慧眼的史学研究[N];中国邮政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3 温玉清;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D];天津大学;2006年
4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春辰;夏皮罗中世纪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王悦;李维史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菲菲;西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顾晓玲;尹达史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瑜;方诗铭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邓益萍;刘节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英;刘恕及其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印艳武;论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的滞后问题[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新宁;尹达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连;雷海宗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陈军伟;孟森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勇;经穴定位分歧的基本因素分析[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733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3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