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灾荒研究刍议
本文关键词: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灾荒研究刍议
更多相关文章: 灾荒史 新文化史 灾荒研究 中国社会 高致病性禽流感 中部地区 国内研究 中国近代 高度重视 研究述评
【摘要】:正2013年春天,在"非典"爆发十年之后,又一场被视为现代"瘟疫"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席卷中国大地,自3月底在上海出现首例人感染该病的病例后,同样的病例陆续在全国东中部地区多个省份被发现并报道,截至当年5月23日,内地共确诊该病病例137例,其中死亡37例(http://health.sohu.com/s2013/qlg/。2013年11月28日采集)。由于现代生物科技强大的发现和检测病毒的能力、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媒体持续集中的宣传报道,使得仍处于散发状态的禽流感一时甚嚣尘上,引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关键词】: 灾荒史 新文化史 灾荒研究 中国社会 高致病性禽流感 中部地区 国内研究 中国近代 高度重视 研究述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灾荒纪年暨信息集成数据库集成”(13&ZD09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X4;K203
【正文快照】: 2013年春天,在“非典”爆发十年之后,又一场被视为现代“瘟疫”的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席卷中国大地,自3月底在上海出现首例人感染该病的病例后,同样的病例陆续在全国东中部地区多个省份被发现并报道,截至当年5月23日,内地共确诊该病病例137例,其中死亡37例(http://health.sohu.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晖;;社会关注[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10期
2 卜风贤;;历史灾荒资料的信息识别和利用[J];中国减灾;2007年01期
3 王鑫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丁戊奇荒”研究综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包庆德;内蒙古地区灾荒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4期
5 苏全有;王宏英;;民国初年灾荒史研究综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杨蕤;西夏灾荒史略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7 陈泽奎;;灾害学研究的硕果——评《西北灾荒史》[J];中国减灾;2009年06期
8 苏全有,闫喜琴;改革开放以来近代华北灾荒史研究述评[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9 徐娜;;灾害著作的奇葩:《中国救荒史》[J];中国减灾;2006年02期
10 苏新留;;大学开设《中国灾害史》课程刍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宏;陈玉林;;文化理论对技术史若干问题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陈玉林;李勇;;万尼瓦尔·布什与美国科技文化的建构[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王宝玲;;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发展变迁[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4 ;《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中文版问世[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5 曹越;;从想像到现实——中国情境下的著作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王治远;;前言[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赵惠燕;李东鸿;王学慧;尚桂荣;赵惠聘;王秀娟;刘慧娥;詹义清;;WTO相遇中国社会性别与农业发展[A];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肖宪;;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宝玲;;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发展变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晓凯;常超;;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与中国社会政治稳定[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焦雯 卢毅然;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灾荒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把增强;灾荒史研究渐成热潮[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高昌 刘茜;重视防治灾荒的历史经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李文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需求是灾荒史学科发展的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吴四伍;努力开创清代灾荒史研究的新局面[N];光明日报;2005年
6 艾志端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杜涛 译;海外晚清灾荒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吴四伍;开创清代灾荒史研究的新局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周武;新文化史的兴起[N];文汇报;2006年
9 夏明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N];学习时报;2004年
10 复旦大学历史系 张仲民;海外汉学掀起新文化史研究热[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艳萍;民国时期的蝗灾与社会应对[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国华;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袁莉莉;1949-1978年中国革命型政治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朱显灵;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起步:1950-1960[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王雁;“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f ;从联俄拒日到联盟日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楼苏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及其逻辑[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河南灾荒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冰;1942-1943年河南大灾荒的历史记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程小丽;彼得·伯克的新文化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邓旗;明代重庆地区灾荒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敏;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朱金辉;对《湖南通志》等地方志中有关清代灾荒及荒政记载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小静;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惠聪;宋代湖南的灾荒与救济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9 刘统圳;明清陕北灾荒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10 欧阳铁光;灾荒时期农民的生存状况初探[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8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78429.html